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琅琊溪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
|
|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整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意对即可)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欧阳修的《采桑子》两首词,回答问题。 |
其二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四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
(1)在这两首词的下片中西湖有怎样的共同特点?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二”词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1.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英雄生长的地方才适当,用于写昭君村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
登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1.《登高》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这首诗中包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评论家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是诗人用“一生辛酸化出的”。请根据你的理解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注]:倩:请求,使。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中的“九日”,应为“九月初九”,即重阳节,从最后一句中的“茱萸”可以推知。 B.“老去悲秋强自宽”具有奠定全诗基调的作用,“强自宽”是“勉强宽慰自己”的意思。 C.“笑倩旁人为正冠”的“笑倩”二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抓住人生有限的时光尽情欢乐。 D.“醉”字鲜明地刻画出诗人的情态,虽已醉眼蒙咙,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耐人寻味。 2.“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这两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在这首诗中,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真是“字字亮,笔笔高”。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请结合 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