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没有的香味。
(2)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何曾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2)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 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
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①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
(1)上片写“目送”美人“芳尘”离去后,词人想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的末四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所称道。试简要分析词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超过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 词,完成后面题目。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敧(qī):倾斜。②谙:熟悉。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词主要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