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甲:早      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乙: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甲:早      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乙: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上海模拟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甲: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乙: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②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③杜陵,汉宣帝之陵,温庭筠幼时在靠近杜陵处居住,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
1.从体裁上来看,这两首诗都属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写景颇有特色:黎明之前由于地面景物暗,因而天上“星斗”就显得“分外明”,所以写“明”是为了写“早”。
B.甲诗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出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是“夜行”图。
C.乙诗有一半是在直接写景,景中蕴情,其妙处在于体物入微,形象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羁旅之人去国怀乡的复杂心理。
D.甲诗偏重从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刻画“早行”意境;乙诗侧重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从正面呈现出行之“早”。
3. 两诗中均写到“梦”,但又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格律诗(近体诗、近体诗)
2.B
3.甲诗写诗人(行人)过小桥时还在做梦,说明出行实在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迷糊糊睡着了。驿路行人必经之地的小桥,而如今却“寂寞”“和梦过”,再次印证了诗人出行之“早”。
  乙诗的“梦”是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园的思念之梦,与首联“客行悲故乡”相呼应。梦中的故乡景“凫雁满回塘”与旅途上“槲叶落山路”的景形成对照,突出了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蟾宫曲·旅况
阿鲁威
  理征长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逆旅新丰。
  看五陵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1)“笑长安却误英雄”一句中的“笑”字意蕴丰富,试结合这首元曲的主旨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三句与李煜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写法和艺术效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首小诗中作者突出了白梅的哪些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情虽不厌”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