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辛夷坞王  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居秋暝①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辛夷坞王  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居秋暝①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北京同步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辛夷坞
王  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此指傍晚。②这两句的意思是,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从竹林回家;渔舟顺流而下,莲叶便摇动起来。③随意,任凭。
1.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诗都突出了一个“静”字,请仔细品味这两首诗的意境,并分析:你认为哪首诗更“静”?为什么?
                                                                                                 
答案
1.《辛夷坞》是纯然的描写,借景抒情,借物明志《山居秋瞑》是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有借助景物的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
2.《辛夷坞》更静。《山居秋暝》环境固然幽静,但弥漫的是作者的喜悦之情,心不静;《辛夷坞》中没有作者的影子,环境是静的,连时间似乎都是静止的,没有太多人的情感,心是静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描绘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每当北风吹来,尘土遮天盖地,日色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B.这首诗把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前两句是“情境”,后两句是“物境”,而“意境”已含在四句之中,在细微之处融于一炉,可谓脍炙人口。   
C.这首诗最关键的是末句,写唐军已生擒敌酋“吐谷浑”,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至于怎样生擒敌酋,残敌如何逃窜,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这首诗善用衬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运用了反衬,是色彩反差,借景衬人。
2.“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游终南山
盂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注,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景:日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游络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   
B.三、四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   
C.五、六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义,以 “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   
D.结尾两句紧承五、六两句而来,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借读书以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的厌恶。
2.明代唐汝洵在《唐诗解》中称此诗“奇语横出”,请你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两句为例加以解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人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个题。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1)这首词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首词在构思脉络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描写了秋季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