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个题。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1)这首词塑造了怎样一位抒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个题。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1)这首词塑造了怎样一位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个题。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1)这首词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首词在构思脉络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一往情深的闺中少妇形象。(2分)表达了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和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
(2)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新颖独特,采用了篇末点题的手法。(或答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上片全是写景,写水流,写山愁,却不言明是何人因何而发愁。下片直抒胸臆,写思念,写怨恨,直到最后一句“月明人倚楼”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是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描写了秋季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令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内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眼儿媚
贺铸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和季节。   
B.“做弄许多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   
C.“半竿”“两行”“一叶”,连用三个数量词,别致新巧,情趣盎然。   
D.“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两句通过想象,表达离别后无尽的思念。
2.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   
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泊公安县
陆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八年前,诗人曾经乘船经过湖北公安入蜀,在北临秦关的前线任职并参与战事。但不久诗人便被调往成都,后又被免职。淳熙五年,诗人又被任用,不久奉诏到临安廷对。此诗便是诗人赴临安途中所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辽”一“回”,含蕴很深,既写出了空间之辽远,又传达出时间之漫长。   
B.颔联写远眺之景,秋高气清,江天无际,海风送爽;月光如水,意境清幽恬适。   
C.颈联视线移至近处,描绘了萤火闹、萍花开的景象,与颔联形成错落有致之趣。   
D.尾联“长笛哀”与《关山月》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诗抒发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句说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