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苏氏别业祖咏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1.高步瀛在《唐宋诗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苏氏别业祖咏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1.高步瀛在《唐宋诗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苏氏别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1.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以“极力出奇”来评价该诗颔联和颈联两联。请从写景的角度分析这两联是如何“出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既写了小景、近景,又写了大景、远景,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颈联描写别墅园庭,竹林上覆盖着积雪,白天的庭院却显得幽暗,以此烘托出苏氏别业环境的清幽。这两联以新奇的笔法和语言,写出了奇特的深山幽景。
2.诗人喜欢幽静,性情高雅,洒脱超俗,向往心灵的宁静。他一到清幽的别业就产生隐逸之情,他欣赏别业周围的开阔景色和别业里新奇别致的幽景,静静地坐下来悠闲地聆听深山中春鸟的啼鸣,置身这种环境中,他感到自己仿佛超脱凡尘,烦恼、杂念全部消失,非常舒心惬意。(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是黄庭坚年轻时好友,时为广西四会县令,二人分别已有十年。②蕲,祈求;肱,上臂,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指处事圆滑。
(1)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是怎样具体运用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精卫
顾火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舅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问精卫:万事皆有不平,你何必目空一切,自讨苦吃,以微小的身躯衔木填海不止?
B.五至八句精卫回答:我誓要填平东海,纵然力竭身沉,也绝不改变,大海不平,心无绝期。
C.诗歌前八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明确地揭示了精卫矢志平海、不惜捐躯的崇高精神。
D.诗歌末三句感叹西山衔木之鸟虽多,可是那些鹊、燕之类来来去去,却都只是为自己做窝。     
(2)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古诗十九首(选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骂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下面对《白马篇》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这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B.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C.作品运用了白描的笔法,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写,  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超的射箭本领。   
D.“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这一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之勇。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的是拟人手法,有 “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了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的主旨。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