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幽”是这首诗的“诗眼”,请具体分析这首诗是怎样紧扣“幽”字写景抒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首诗表现的是作者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表现的是作者凄凉的心境,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结合这首诗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二句总写“境幽”。三、四句写“物幽”: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亲相近。五、六句写“人幽”: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七、八句写“己幽”:自己只求过上太平无虞的生活。整首诗紧紧扣住一个“幽”字,由总写而分写,由写物到写人,由别人到自己,将环境之幽和人情之幽表现得十分鲜明。(意思对即可)
(2)示例:我认为这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凄凉的心境。这首诗前六句把清雅恬静的生活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但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忽转凄婉,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作者并没能真正释情,吃的用的都是老朋友供给,自己一生的事业难道就走到这步田地?看到千疮百孔的世界和苍老的自己,又怎能不惆怅满怀?从这一句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无比的惆怅。(若答“表现的是作者闲适的心境”,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 “促柱”。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请赏析颔联与颈联在写景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采用什么手法写景,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乌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醉歌(其九)
汪元量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①汪元量:南宋诗人。②万年枝:冬青树。③北人:这里指元朝士兵。
(1)前两句诗描写了一种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第四句集中写一个细节,有何深意?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