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点降唇·夜宿临沼泽陈维崧①睛髻离离②,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点降唇·夜宿临沼泽陈维崧①睛髻离离②,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点降唇·夜宿临沼泽
陈维崧
睛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注]①陈维崧(1625—1682):清代文学家,其性豪迈,尤擅填词。初家道兴旺,少年得意。后家门中落,又值明清之交,颠沛流离,生活坎坷。②离离:纷繁的样子
(1)这首词的开头在描写山峦时比喻奇特,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词的下片,说说词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把是月光下的太行山峰比作女子黑黑的发髻,写出山体的高峻,排列密集。二是把山岭之势比作蝌蚪游动,形容山势连绵,逶迤雄阔。这样的比喻生动描绘出夜晚时月光下太行山静矗和起伏的独特景象。(意对即可)
(2)“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表达了俯仰今古,世事沧桑之感;“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寄寓诗人漂泊不定、感时怀古的悲怆心绪,既有故国之痛,又有身世之悲。(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②,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淳熙五年,作者与辛弃疾同登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写下这首《水调歌头》。②“应答龙鱼悲啸”语出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意即波涛汹涌之声是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寒眼乱空阔”一句中“寒”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注]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貂锦: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1)诗歌一、二句刻画了唐军将士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注)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蛾眉亭:据《安徽通志》载,蛾眉亭在当涂县北二十里,据牛渚绝壁。前直二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然。
(1)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试问谪仙何处?”蕴含了作者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梅花引·荆溪阻雪
(南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 “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
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请加以解说。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