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①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①此诗是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①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①此诗是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4 期末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①此诗是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而作。
(1)请描述第一二句所形成的画面?你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并分析或答出两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 
   ②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意思对即可)
(2)借物咏怀(借歌咏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来抒发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对比手法(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并分析或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即可)
举一反三
下面这首诗是刘禹锡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时所作的。阅读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这首词中介绍了词人哪些活动?抒发了此人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春光图。词人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例并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浪淘沙·北戴河
***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写出这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
   毛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这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泛,乘船
(1)这首绝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心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读来却耐人寻味”。试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 朱 庆 余
(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床余平日深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