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鹧鸪天 苏轼林断山明①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②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③旁,杖藜④徐步转斜阳。殷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福建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①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②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③旁,杖藜④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⑤一日凉。 |
注释: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注释二: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 (1)词的上片描写出一幅怎样的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⑤一日凉”是画龙点睛之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意思对即可) (2)a、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b、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言之有理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注:①挼:揉搓。 (1)词人的“赏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富含深意,结合社会背景及作者身世背景谈谈对末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句,本词也有“看取晚来风势”句。“晚风”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几首写到秋天的诗词,根据作者表达的情感色彩,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A、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李清照的《声声慢》-杜甫的《登高》 B、杜牧的《山行》-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声声慢》 C、李清照的《声声慢》-杜甫的《登高》-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 D、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声声慢》-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 |
诗歌鉴赏。 |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句历来被认为感人至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请从诗歌表达的艺术手法方面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
垂 钓 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浣溪沙 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1)这两首诗词都描述了一个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词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之处?请从情感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觉到人的存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