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临 高 台①谢 朓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②。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注:①这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临 高 台①谢 朓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②。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注:①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临 高 台
谢 朓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注:①这首诗写于荆州,当时诗人为随王萧子隆的文学侍从。 ②绮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1、请简要分析“常”和“孤”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的后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字表明了诗人常思归却回归不得,“孤”字似写飞鸟之状,而实写诗人自己远离故乡,两个字传达出离人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意对即可)
2、作者通过“孤鸟”“连山”“清风”“寒色”勾勒出一幅肃***的秋色图,生动地衬托出诗人的哀怨和凄楚。结尾直抒胸臆的句子更是表达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强烈的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①赋得:《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②机:指织布机。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峡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体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家贫,刻苦学习。1043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工诗文,晚年作品《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忱,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诵干古的名句。
(1)通常情况下,烟霭都是白色的,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寒烟”却着一“翠”字,对此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这首词在摄景取物上的特点(与他人抒写羁旅愁思的作品比较),并探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诗人是以一个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山雨的,诗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感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诗中的“任”和“放”字任选一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诗的前两句十分含蓄,暗示了不少内容,你认为暗示了哪些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万口传诵的名句,请简析它的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