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竞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小题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地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
D.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小题2: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6分)
小题4: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小题1:C、D
小题2:一是林清玄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二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国学热的问题的,三是林清玄是如何理解生活的,四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商业炒作的。
小题3:①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②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③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④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小题4:认同。(1分)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1分)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或:尽管都市生活节奏是很快的,但并不妨碍一个人追求内心的从容,也即做事时要有定力、有定见,也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2分)
联系生活能谈出对从容心态的理解,或对快乐与成功的关系的理解,或对传统与内心的关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2分)
如果不认同,言之合理即可酌情给分。比如:我不认同林清玄的观点,我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才能满足生活的各种所需,比如买书、旅游等。而物质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高。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C项,原文是说“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D项,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原因里还有周的文字没有伸缩性;
小题2:
试题分析:访谈的话题是采访者提出的,所以要概括本题就要注意采访者谈到了几个方面的话题。本文的几个话题是:“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筛选题,所以先要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本题的答题信息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
小题4:
试题分析: 本题的难点在于正确理解“茶”和“心情”的象征义。从全文来看,林清玄认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快乐。如“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一句。由此可见,“茶”象征着物质生活,“心情”指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答题时要辩证地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问题。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 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 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人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 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 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 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妈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小题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地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 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小题2: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4分)
小题3:“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3分)
小题4: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壶碎
李敬泽
这个故事忘了是谁告诉我的。酒桌闲扯,很多话原本无主。
话说,一位老先生,其名甚响,不过这故事与他名姓无关,姑且称之为某先生。某日,某先生访友,该先生平生不爱钱不好色,唯独爱书,访友为的也是访书。主人多的正是书,房间里四面都是书柜,某先生一柜一柜看过去,忽蹬梯忽俯地,直把人家作自家,差不多忘了还有主人在。
忽然,哗啷啷一声脆响,正所谓银瓶乍裂水浆迸,某先生差点从梯子上掉下,定睛看时,碎了一地的是一把紫砂壶。想是方才因抽书忘情,将书柜里摆着的一把壶拂落下去。
这时,该先生才想起主人,抬起眼,只见主人微笑:“先生欠了我一把壶,日后要拿一瓶好酒还。”
宾主相视一笑。主人顾自取了笤帚簸箕扫去碎片,先生顾自看书。
那一日,宾主尽欢。临去时,漫天大雪。
如此而已。
此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书房主人年近四十,在大学里教授已是正的,啸傲江湖、踏花蹄香,抬眼望便是千里万里的锦绣,一把壶岂足挂怀。
转眼又是数年,某日,教授闲翻杂志,见一篇文章谈的是制壶名家顾景舟,也是一时无聊,信马由缰往下看,看着看着,教授坐不住了。
忽想起,那把壶,原是有题款的,正是顾景舟制。
站起,几步冲到书柜前。书柜在,书也在,壶自是不在了。教授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了。劈头就问:那壶是怎么回事?
这是越洋电话,打给他父亲。教授的父亲也是教授,老教授正随着老太太在美国的大儿子家住着。多少年后,老爷子归天,众弟子发一声喊,一拥而上,把老爷子抬成了文化泰斗,回忆文章连篇累牍,老爷子被描得白衣胜雪,活活就是最后一位民国大师。其实,老爷子的大学只在民国上了一年,剩下的全在新中国。退休后一屋子书留给了小儿子,住到美国去,主要爱好就是推个小车在社区里转悠,把邻居扔出的沙发电视什么的搬回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先是藏于车库,渐渐竟“登堂入室”。大儿子力陈中美文化之差异,苦求老爹入乡随俗,由着美国人败家去,老爷子只作没听见。
话说那日,小儿子半年多不电话,夜半三更冷不丁“电”一下,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爹娘问茶壶。老爷子半天没醒过神,胡天胡地想不起这一壶到底是哪一壶,最后把“紫砂”“宜兴”“顾景舟”凑到一起,老爷子才忽然想起——
那是“文革”期间,去宜兴出差,朋友送的一把壶。
放下电话,教授只觉得一颗心被人紧紧地攥住了。是!必定是了!当日打碎的原是一把顾景舟的壶。这一年,据杂志所说,这把壶值三十万,而教授的工资也不过每月三四百。
教授一屁股坐到天黑,长叹一声,苦笑。又能怎样呢?难不成再找人家赔壶?罢了罢了,也是命该如此。
然后,就到了今天,教授老了,这些年他过得不好,很不好。他成了一个愤怒的老货,恨官员、恨知识分子、恨富人、恨穷人,恨这个世界和世道,这个世界从他手里骗走了一把壶。谁能想到,一次微小的碎裂事故原竟阴险地埋伏着漫长无底的坍塌。他忍不住,他一直注视着紫砂壶的拍卖行情,那是迅速上涨的水,眼看着就从脚底漫过了头顶。他身处寂静的海底,却只见到高远的海面上漂浮着那把壶,顾景舟的壶。那把碎了的壶持续升值,他的人生在不断贬值,直到变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
他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某先生了。
父亲留下的书,他卖给了潘家园一个书贩子,拿到了一笔钱。几十万吧,还算是钱。
在空荡荡的书房里看着那堆钱,他忽然想起,那些书其实还远远不抵那把壶。
“骗子!”
他喃喃骂了一句。
那日,我在宜兴,微雨中访吾友葛韬陶庄,看各种壶,忽抬头。见墙上一帧旧照,一位老先生正在制壶。
清瘦,身着旧时工装,凝神注目于掌中壶。
心里一动,扭头看葛韬:
这,是顾先生?
是啊。
哦,这就是顾景舟。
先生的脸,净如秋水。看着他,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
竟无话可说了。
(选自《文汇报》)
小题1:请概括文章9-17段中教授的心理变化过程。(5分)
小题2:分析划线语句在文中的含意。(7分)
(1)他的人生在不断贬值,直到变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3分)
(2)顾先生的脸,净如秋水。(4分)
小题3: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以“壶碎”为标题的意蕴。(6分)
小题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第一段原本可以删掉,但作者还是交代清楚“忘了是谁”“原本无主”,以示负责。
B.小说开头提到教授家书多,与后面教授把这些书全都卖光形成呼应。而一屋子的书,反而远不如一把壶,说明现时的价值观是畸形的。
C.第6段写雪既是为了烘托两人内心的纯净和友谊的纯洁,也是情节转折点。
D.小说结尾感慨“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竟无话可说了”,无言胜有言,深藏着一种无奈、惋惜及失落。让人深思。
E.这篇小说叙述平淡,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其特色足注重对思想内涵的深刻挖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探秘南极洲
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容易给人没有生命存在的感觉。但哥伦比亚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却认为,南极是有生命存在的。南极是人类研究最少的陆地。2007年,研究人员在这里发现了纵横交错的冰下河流,与亚马逊流域的形状非常相似。
美国航天局卫星新近发回的照片和影像资料显示,南极拥有若干个“湖区”,其矿化作用相当积极,倘若没有微生物的参与,这一进程要么无法进行,要么会缓慢得多。这意味着南极并非一片没有生命的旷野,而是一个丰饶的自然体系,拥有“生命绿洲”。
  哥伦比亚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斯塔丁格介绍说:“事实上,南极的冰下水系相当庞大,其面积与美国相差无几,堪称全球最大的水域。那里很可能存在着一个完整的、全新的世界,而10年前这对人类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他说,即便没有卫星提供的最新图片资料,过去在南极地区进行的研究发现也证明了这一庞大水系的存在,如古老的东方湖、因冰下大陆的运动而引起的冰川漂移等。
南极湖泊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在3000万—3500万年的漫长时间里完全与外部世界隔绝。尽管如此,因为有来自陆地深层的热量,河流和湖泊一直都处于运动中。这表明,数十万年来,与其他大陆一样,南极冰盖下的生命也是在不断发展进化的。
  不久前,研究人员在毗邻南极的海域中发现了科学界所不知道的动物物种,如生活在海底的食肉类海绵,他们靠很小的骨针来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
  目前,学者们尚难对南极的河流和湖泊数量做出精确统计。最新的数量是145个,它们都位于4000米深度以下。
  明年,专家计划在南极安装配有最新雷达设备的探测器,以推动对南极深处的研究。
  研究者认为,南极其实就是一块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的普通大陆,正是冰盖妨碍了人们对南极的深入了解。然而,由于全球变暖,温度较高的冰下湖泊开始从底部侵蚀冰川,加速了后者的融化。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冰川融化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对此问题进行关注,并敦促全球各国***积极努力,应对全球变暖。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南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冰川下有着与亚马逊流域的形状十分相似的纵横交错的河流。
B.受全球变暖气候影响,南极冰川开始融化了,而大量存在的冰下湖泊加快了其融化速度。
C.受全球变暖气候影响,南极冰川开始融化了,而大量存在的冰下湖泊加快了其融化速度。
D.因为冰下大陆的运动,南极冰川会缓慢地漂移;因为有来自陆地深层的热量,南极河流和湖泊一直都处于运动中。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专家拟在南极安装配有最新雷达设备的探测器,以推动对南极深处的研究,此举将有可能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B.南极是人类研究最少的陆地之一。
C.过去,科学家就研究发现南极是一个“生命绿洲”,只是当时缺乏卫星提供的相应图片资料。
D.目前,科学家们精确统计出了南极的河流和湖泊的数量,总数为145,它们都位于4000米深度以下。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因为水是生命之源,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纵横交错的冰下河流,可见那里是有生命存在的。
B.种种迹象表明,南极很可能存在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完整的、全新的世界。.
C.科研人员不久前发现的生活在海底的食肉类海绵是科学界以前不知道的动物物种,它有可能是从南极冰盖下的河流或湖泊里游离出来的一种生物。
D.南极是一块被厚厚冰层覆盖的普通大陆,但因冰天雪地的表象妨碍了人们对南极的深入了解,造成那里没有生命存在的感觉。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人是根能思想的苇草
①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②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③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④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⑤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它一定得具有出奇的缺点才能为人所蔑视;然而它又确实具有,所以再没有比这更加荒唐可笑的事了。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的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的卑贱啊!
⑥然而,这种思想又是什么呢?它是何等的愚蠢啊!
⑦人的伟大之所以为伟大,就在于他认识自己可悲。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可悲。
⑧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⑨这一切的可悲其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它是一位伟大君主的可悲,是一个失了位的国王的可悲。
⑩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里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整个宇宙。
小题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3分)
小题2: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6分)
小题3: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8分)
小题4:阅读第7-9节思考问题:这三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九节中“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运用了什么手法,强调了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每题2分)
林黛玉与人参养荣丸
《林黛玉进贾府》中提到:林黛玉初进贾府,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贾母问她吃什么药,黛玉回答道:“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查“人参养荣丸”,即“人参营养丸”,是由《合剂局方》里的“人参营养汤”改制而成。其药物组成为: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芍、甘草等。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林黛玉的“不足之症”从以后的症状来看,属中医的“肺痨”,即西医的“肺结核”范畴。那时没有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用人参养荣丸之类的补药尚属对症,是符合中医辨证论证的原则的。人参养荣丸主治心脾气血两虚症,临床常出现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正如宝玉所见的“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参养荣丸虽然是林黛玉“请了多少名医,总未见效”后所试过的药物中最适合的,却也是后来促使林黛玉“魂归离恨天”的因素之一。从中医发病学的观点来看,人体任何疾病发生的过程,都是“正”与“邪”斗争的过程。“正”也叫正气,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邪”即“邪气”,是致人体疾病的一切因素。因此,治疗疾病无非是“扶正祛邪”,即恢复人体的健康。
中医按其功效、性质及使用方法来分,可用八个字概括,中医术语称之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补法所用药物就是补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和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恢复正气、战胜疾病的目的,是专门治疗虚症的。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补药都不是万能的,不能治疗百病。它对人体正气的恢复及健康保证是有一定条件的,超越或不适合这个条件,非但不能扶助正气,恢复健康,反而会戕伐正气,危害健康。林黛玉服用人参养荣丸,错在“常服”。当贾母问她吃什么药,黛玉回答说:“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说:“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因此,林黛玉之死,“爱情悲剧”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服用补药过量,损伤正气,迫血妄行,吐血不止,致使“苦绛株魂归离恨天”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正如《内经》所说:“夫五味入胃,成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艺术典型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确有人妄服补药而招致吐血的,这一点应引起人们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足够重视。
小题1:下面对“人参养荣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参养荣丸”是由《合剂局方》里的“人参营养汤”改制而成的,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
B.“人参养荣丸”药物成分有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芍、甘草等。
C.“人参养荣丸”属于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病症。
D.“人参养荣丸”不是万能的,不能治疗百病,它会戕伐正气,危害健康,所以,要尽量避免服用。
小题2: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林黛玉之死,会给医学界敲响警钟,使人们在关注药物疗效的同时,也会关注药物的使用方法。
B.对于中医所谓的“肺痨”,无论是服用“人参营养丸”,还是服用“人参营养汤”,都不可过量,否则就会吐血而亡。
C.中医一定会继续坚持辩证论证的原则,既要对症下药,又要在用药上采取谨慎的态度。
D.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多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用药知识,才能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不出现闪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