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拨破浮萍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地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日 小题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含义及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中“梦境”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及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语言很生动,请在文中选择三处加以评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此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明确“谁在写诗”“为什么说是用岁月在莲上写诗”这两个问题即可解答含义这一问,分析标题的作用主要从结构上来思考。 小题2:“梦境”是指不切实际的虚幻的境况,(2分)在文中指的是“我”对采莲的劳动并不了解,其实种莲人家自有他们的辛苦和欢乐。(2分) 小题3:①运用对比的手法,指出采莲人用岁月和汗水抒写生活生命之诗,他们的生活不乏情趣,他们创造的美景更有诗意。②卒章显志,升华了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种莲人的赞美,并提出了劳动创造的美才是真正的大美。③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小题4:“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莲花以人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莲花的美丽,同时也为后文写种莲人的辛苦埋下伏笔。 “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莲全身是宝,寄寓了对莲的赞美,也暗含了对采莲人的肯定与讴歌。 “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采莲人劳动之辛苦,抒发了对采莲人的赞美之情。(每处评析要举出实例,并能分析手法或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每答对一处得2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①含义: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种莲人生活的辛苦与诗意,抒发了对种莲人的赞美。②作用:作为写作线索,贯穿全文。(含义3分,作用2分) 试题分析: 小题2:此题考查理解词语。词语的含义通常分为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即词语的常用意义,深层含义指该词语在文章的具体指代意义,此处即“什么是梦境”。 试题分析: 小题3:此题考查文章的思想感情。从标题来看,作者对采莲人是饱含敬佩与赞扬之情的,说他们是在“莲上写诗”。这种感情是在作者充分了解了采莲人的真实生活状况之后才深刻感悟到的。 试题分析: 小题4:此题考查鉴赏语言,可从修辞、句式特点、表达技巧等角度来分析。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错 位 吕 麦 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夏天的一个傍晚,他接到电话,说一辆轿车,从桥上“跳”到人工湖“冲凉”了。当他赶到事发现场时,120急救车“呜哇呜哇”地从他面前驶过。护堤上围观的人群,依然不肯散去。一台大吊臂,将一辆白色轿车缓缓拎出水面。 他一边打开DV,一边向旁边的人打听详情。得知车里的人,全被好心人救了上来,没什么大碍。这就好,这就好。他嘀咕着,站到高处,将DV对着吊车、人群、湖面……晚间本地的电视新闻,播报了这条片子。但随后,播音员说:那些救人不留名的“雷锋”,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然而,现场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财物,遭遇严重失窃,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居然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真是太可耻了!他有些义愤填膺,摩拳擦掌。他决定将这些蟊贼揪出来,将他们的面目、丑行,公布于众。于是,一连几天,他猫在房间里,反复回放DV录像,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举动、表情。 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三个“下里巴人”身上。他们无一例外打着赤膊、神情委顿、眼光迷离,泥鳅似的穿梭在人群里。其中一个,还抱着婴儿,大概是用来打掩护的。他将三个疑似的贼特写,放大,印成相片,揣在随身背包里。 经过缜密推断,他认为这三个人,很可能是在现场附近干活的民工。于是,他他决定顺藤摸瓜。果然,没费多大周折,他在人工湖对面的一个小饭馆,逮到一张熟悉的脸: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这人是小饭馆老板。 他走进饭馆,要了一碗凉面,借故和老板搭讪,问这问那。 他突然话锋一转:“上星期,这边发生车祸,你晓得不?” “晓得呀,我还去看了的。” “我听说许多人丢了钱包、手机、衣服,你有没有丢?” “大哥,我都不好意思说。那天出事的时候,我这里里外外二三十个客人吃晚饭。最后,一些人不但没结账,还顺手拿走了不少碗、碟、勺。” 他眼光咄咄:“那你就墙内损失墙外补?” “啥嘛?我本来打算看一眼就回来。谁知道,车里头女人叫,娃娃哭,就赶快下水捞人吧。” 他愕然。他思忖片刻,觉得这些人,满心满眼都是钱,连做带偷,满嘴谎话。于是,他不动声色,拿出抱孩子男人的照片,问认识不,老板一看,说在门口见过,好像在前头工地上工。他黑着脸,付账,出门。 在一垛两米高的红砖墙上,他找到那人。开门见山:“那天车祸你在现场不?” “是啊。” “丢东西没?” 他苦恼地说:“我婆娘到现在还跟我打架。那天,他给我二百块钱,让我带儿子去买辆婴儿车。后来,我给娃买了辆旧车。余下的钱,买了洗澡盆、玩具、奶粉,还有一件汗衫穿在身上。回来的路上,有人掉湖里了,我就把娃和东西放岸边,脱下衬衫,搭车把上,下水救人。好家伙,上来后,我娃被人抱着,车和东西全不见了。我只好打赤膊,抱起娃喽。” 他举起DV将他和他的话拍了下来。那人就顿了顿说:“我现在只能多加班,到下月发工资,再给娃买车。我那个老乡更倒霉,脱下来的裤子、皮鞋,兜里的手机、现金,全让人抱跑了。结果,穿个裤衩,光脚在大街上跑……” 他招招手,请他下来,拿出最后一张照片说:“你说的是他不?” “就是他。” 他问了他的手机号,将三个疑似的贼约到小饭馆,吩咐老板整几个菜,喝酒。“和俺们?”三个人脸上写满受宠若惊的疑虑。他点头,说:“我得跟你们郑重其事地赔个不是……” (选自《新一代》2009年第4期) 小题1:“通讯员”对农民工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请用两个字的短语概括其变化过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分析下列两句话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简要分析三个“下里巴人”共同的性格特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小说描写了三个“下里巴人”在轿车“跳”进人工湖后,奋力勇救落水者却被人们怀疑为蟊贼的故事,最后误解虽被消除,但仍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请你谈一谈他们有如此遭遇的原因。(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夜 桥 杜运燮 ①这个小城里,我喜欢的只有它的桥。我原就喜欢桥了,而且几乎所有的桥,以及像桥的。也许因桥下总有一点水。我是欢喜水的,而像大家一样,更欢喜陆上有点水,水里有点陆地。这座桥在这寂寞的城里,便是稀罕的好去处。 ②我去看它,多半在早上或晚上,有时是黄昏;很少在太阳像要晒死几个人才甘心的样子的时候。看风景原来就是早晚更适合。充足的阳光把一切照得纤毫毕露,光暗分明,固也是一种美,但总不如带点朦胧,更值得咀嚼回味。朦胧的记忆与幻梦常比眼前美丽,淡淡的忧郁给人一种难得的快乐。我也常常怀着年轻人惯有的说不出的怅惘独自立在桥上,度过许多怅惘的黄昏。 ③从桥的此岸望到彼岸,虽不敢说十分清楚,但望着桥像一匹白布似的引诱你,总觉得那边比这边好。晚上我常来回在桥上走过一遍又一遍。在这一头时觉得那边更好些,到那头时,又觉还是这边好,如此反复了几次,于是只好说这是桥的魔术。 ④现在我真要赞美桥的魔性了。一整天里所见所闻,给你积存的多少烦恼,只要晚饭后踏上这座桥便觉得轻松许多。看云彩由单调换上艳装,而终于消失于夜的降临;归鸟飞越过屋顶;暮霭从江底升起;水边人家的灯火落进水里烧成一条条弯曲的长链;我听得见自己脚步的安详,听只有自己听见的歌声徐徐吐出,如吐出只有自己看见的烟缕。桥上没有灯,大家看不清各自的脸色眼光,感到格外安稳,悠然抬头,银河又是一座装饰动人的桥,我更感激桥给我的幸福。 ⑤桥的东端有一个卖香烟的荣誉军人与他的妻子,西端则是一个卖花生的老人,他们都是沉默的人,都一样对我每晚在桥上的徘徊感到奇怪。每一次走过他们摊子的旁边而转身时,都给我一种惊异的眼光。而我走路的姿势又是与桥上所有的行人不同;我喜欢把两手叉在胸前,或者放在裤袋里,夏天这样做的人很少,但我确觉得这样最容易使你变得安详,脑子里便于想些缥缈的事物。近年来变得更不实际了,仿佛人愈长大,幻想的翅膀也长得愈强健,更喜欢飞得高远,连晚饭后散步时也一样离开现实。其实桥上能看到的风景已是极好的:江水的尽头有紫色的山,轮廓朦胧,大约是蒙着所谓的雾;山脚下仿佛有一排树,但也就像是山的影,也像江水泛滥的水平线,反正是黑色的一圈,线条都很柔和;前面便是水边两排踩在高跷上的人家,每家红色的灯落在江里,现在竟都像无数小蛇游向江心;水上也有火,当然是船上的无疑,船上人也一样有个温暖的家,他们很少想到屋外是一片或是一排房子。 ⑥南端的风景略略不同:山上有座塔,在温柔的夜色里,衬着后面微觉浅蓝的天壁,有飘飘欲仙的神情,望着它似也有要羽化升天的感觉;水上有一条渔船,船头烧一盆火,枯柴毕剥的声响还听得见,火的四周游着几只黑色的鸟,准备捕鱼,渔人轻轻地撑船,他的孩子在蹲着玩弄已得的鱼,船驾驶在水上,非常轻,犹如我的幻想飞过那万山的肩头……桥上忽然又来了两个盲人,互相依扶着,不用竹杖,慢慢走过桥的每一块木板,一面还拉着破旧的胡琴。他们的二重奏正奏着快板的《苏武牧羊》,失去那苍凉的好处,哀怨的语调还在。我听着,听着,竟忘却还在面对着那一只渔船。 ⑦渔船远了时,我的幻想更远了,连自己也难说它正在什么地方。仍在导引着我的一星火,忽然隐进了船群,我也找到了自己。维持交通秩序的警察已走到身旁:“先生,不要停在这里。”看那年轻斯文的样子,声调又那么平和,我相信他也非常同情我的沉思入神。我也喜欢趁此走开。梦有醒的时候才显得可贵,忽然仿佛桥已消失,我正立在什么地方的边沿。 ⑧“修道院”里的单调朗诵,也不曾绝灭了这一点点希望的脉息;这儿的少女,不是在发着幽然的哀鸣?荒凉的旷野也正伫立着拓荒者的耕锄。 ⑨当然有时候希望会使人雀跃,有时候却又使人沉思。 ⑩此刻,我们以身受来经历这大浮沉。大风浪使人们得以亲近,大地招手静待着善良而健壮的儿女归来;湖波像舌头一样舔着归客的创伤,微风似是深长而缄默的慰问。 似乎有人想张开口,但是唱不出歌来。湖滨的两条石桥,如在东西两岸擒住了谁的双手,不让他们打起拍子来重唱东井渔歌,只让过客对着湖滨的渔网发呆。有人打了一个呵欠,回忆和联想就乘着恬静的隙缝渗入了。什么时候能洗涤掉海边的蹄痕,让海涛自由地呼啸呢?如今,随着黄昏的消逝,我们将要熬过一个漫长的黑夜。湖畔鸡鸣,它该为过客报告黎明的行色。 一九四三年三月桂林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②段的叙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综观全文,简析文章所表现的“桥的魔性”。(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以⑤⑥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第⑦段说“梦有醒的时候才显得可贵”,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冷冷的夜雨 铁 枫 ①仿佛是刹那间的事,一直狂躁地奔突于高楼广厦之间的狂风突然声势大减,变得气若游丝了,紧接着细密的雨丝就从幽邃、混沌的夜空里无声地飘落下来。冰凉的雨滴划过脸颊,锐利的寒意透过肌肤在心底迅速扩散开来,然而这浓浓的寒意却无法驱退心中焦躁的火焰——那辆每日载我回到栖身之处的夜班巴士,今晚不知何故久等不至。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要在这个飘着冷雨的初冬深夜等待多久。 ②我孤零零地伫立在狭窄的、勉强可以遮雨的候车亭里,头顶一盏昏黄的路灯下,晶亮的雨滴急速飞旋成一道道凌乱交织的线条,如同在表达一种浮躁而又无奈的情绪……此时的马路上冷冷清清,偶尔有行人经过,大都是低着头,行色匆匆。 ③在马路的另一边,一间餐厅明亮辉煌的灯光无遮拦地倾泻出来,以其温暖柔媚的色调引诱每一个在寒冷中穿行的行人。我远远地注视着那些坐在灯光里细斟慢酌、谈笑风生的男男女女,心中隐隐掠过一缕失落和酸楚,说不清是为了什么。后来我注意到,在餐厅内一个灯光昏暗的角落里,一个中年男人独自坐着,目光总是在腕上的手表与窗外之间游移不定。看上去他是在等什么人,或者是这场突降的冷雨阻挡了他回家的行程。餐厅内再温暖再明亮,也终究无法取代家中妻儿的欢笑……在所有的词汇中,家是最为温暖的一个词儿,洋溢着关爱的馨香。没有家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家的人是无根的浮萍,值得悲哀。在许多真正的漂泊者眼里,“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八个字中所包含的无奈与悲哀远远多过浪漫和洒脱。一个真正的漂泊者是不会崇拜漂泊的。 ④这样想着的时候,那辆巴士终于姗姗而至了。在登上巴士的一瞬间,我稍稍犹疑了一下,下意识地觉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我遗忘在站台上了,但是回头看看刚才站过的地方,什么也没有。车门咣的一声关上了,把细锐的寒风、绵密的冷雨和一些或焦躁或怅惘的心情关在了车外。 ⑤车内空荡荡的,零星地坐着几个乘客。除了沉闷的马达声之外,听不见别的声音。忽然从邻座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循声望去,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膝上躺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看情形是他的女儿了。小女孩已经睡着了,她的父亲咳嗽的时候努力向一边偏着头,并用手捂着嘴,生怕吵醒她。路灯的光芒透过车窗,一束一束扫过女孩的脸庞:她微闭着双眼,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腮边闪烁着快乐的红潮……恍惚间,我仿若回到十年前那个初冬的雨夜,父亲挽着我的手走在一段泥泞的路上,我几次险些滑倒,都是父亲那只厚实有力的大手牢牢把我抓住。黑暗中,温煦的父爱从父亲坚实的掌心传过来,令我为之深深陶醉,忘却了寒冷和恐惧…… ⑥下车的时候雨已经小了,只是风更紧了,寒气沁骨。耳边的雨声淅淅沥沥,犹如肖邦奏响的《雨滴》。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沉醉于这支绝美的钢琴曲中时,内心随之生发的是对生途艰辛、世事跌宕的嗟叹,而此刻,这支熟悉的旋律再度从心底奏响的时候,我已经走近被自己称之为“家”的狭小居所,和着那旋律的是一种安然恬淡的归属感。 ⑦假如说人生就是一场突降的冷雨,那么谁能够拥有一个可以栖息和回归的地方,保证自己一颗干燥而又从容的心不被淋湿,谁就注定能够坦然地接近幸福。这场冬夜的冷雨也许很快就会过去,但愿一切长养于这场雨中的幸福感觉能够永恒。 小题1:第③段说“一个真正的漂泊者是不会崇拜漂泊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④段画横线句子“觉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我遗忘在站台上了”中,遗忘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遗忘?(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⑥段写对肖邦的钢琴曲《雨滴》的感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果将第⑦段画横线的语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说明理由。(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风中的鸟巢(节选) 雪小禅 我真喜欢那些风中的鸟巢。 在冬天的荒野里,在肃杀的寒风里,我看到那些枯枝上的鸟巢,挂在树梢上,看着岌岌可危,无限孤单,但又具有饱满的坚挺的力量。 它在风中,在一片枯黄的冬天的树梢上,独自承担风给它的力量。我喜欢那鸟巢的样子,圆圆的,有毛刺,不规则,在茂盛的夏季和秋天,鸟儿们一点一点衔来树枝,然后和着唾液一根根地搭着——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那些风中的鸟巢,多么疏离,每隔几十米就会突兀地出现一个鸟巢,黑黑的,远远看去,很孤单。 可是,我喜欢那孤单。 那是应该有的孤独样子——它独立于时间之外,好像偌大的冬天只有它了。在空旷的冬天,我路过那些鸟巢,路过那些孤单——好像我也是一只风中的鸟巢,游走在这冬天的寂寞里。 这鸟巢像印度女歌手Koaly的歌,足够寂寞,也足够打动人。我在听她的歌的时候,常常想起那些风中的鸟巢。我在那些歌声中游走着,凉凉的,薄薄的,感受这风中的冷和凄然。但真的很好——那些风游走在销骨的寂寞里,和那些鸟巢一样吧?我坐在车里,车里的空调开得很足。不,不冷。那些鸟巢在寒风中偶尔抖动,但不会掉下来。它们高高在上,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这样的寂寞其实销骨,但又别有风情——似大雪天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我把车里的空调开得很大,热气扑到脸上,Koaly的声音很空灵,似一条小蛇游进我心里。她带着印度特有的神秘和巫气,带着一些前世的味道,款款而来。声音是紫色的,略带忧郁,又一声声让人心醉。在关键的地方,一下能击中你,动弹不得。可真好。 它和鸟巢相辅相成,都孤单得很饱满,恰如其分。 有一个人说,“无论睡在哪里,我都睡在夜里。”这句话让我想起风中的鸟巢。无论睡在哪里,它们都睡在风里。 想想吧,睡在风里。像一个人的名字,是的,林风眠。他喜欢自己这个名字,他说,就是小鸟在风中睡着了。他说的风,是春风。 但鸟巢是睡在冬天的风里,更有一种意境上的美感和孤清。有些孤芳自赏吗?有!有些文艺吗?当然也有!可这文艺不是装的,不是小情小调,是刻骨的!是带有腐蚀性的!它侵略了我的灵魂。 它们就应该在时间之外,在冬天之外。 我只喜欢那些冬天的鸟巢。它们和春天夏天秋天的鸟巢不一样,春天的鸟巢还单薄,夏天的太狂躁了,秋天的稍显俗气的热闹,只有冬天的鸟巢,显得这样的饱满又这样诱人。那种诱人,是鸦片似的诱,越孤单,越寂寞,越寂寞,越诱惑。 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有绝世的姿态也是好的。这样想的时候,我打开一包雪茄烟,我不是抽烟的女子,但喜欢这孤独傲世的雪茄烟,它和冬天的鸟巢如此相配。我点燃一支雪茄,试图加速这孤单的速度。在这冬天,在这空旷的田野里,其实,我是试图做一只冬天的鸟巢。 我身边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是我,刻意减去那些不必要——我才知道生活中不必要原来这样多!它们占据着我太多私人空间,霸占着我的精神硬盘,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只想做这样一只风中的鸟巢。 不沟通,不逢迎。冬天的旷野里减去了很多东西,就剩下这一个小小的鸟巢。把自己放在里面,独自、很独自地发呆——我忽然很羡慕那些风中的鸟巢,它任凭世间如何繁华,一个人在那冬天的树梢上高高地挂着,寂寞都寂寞得这样风华绝代! 小题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6分) 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写风中的鸟巢,为什么要写到印度女歌手Koaly的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篇散文在写作方面有许多特色,请就其中两点加以分析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灯 笼 吴伯萧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一跳又一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儿,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眷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注],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注] 雪夜入蔡:指唐代大将李愬雪夜谋袭蔡州擒藩镇吴元济的故事。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有删改) 小题1: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