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每题3分,计12分)埋藏了两千年的真理刘燕敏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处。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凡是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每题3分,计12分)埋藏了两千年的真理刘燕敏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处。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凡是走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每题3分,计12分)
埋藏了两千年的真理
刘燕敏
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处。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
史书记载,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外地人是位阿拉伯商人,他想贩些银器回国,结果被一个带路的小孩骗走了脚上正穿着的一双皮靴。还有一个来自大马士革城的旅行者,他想到帝王谷去探宝,进城不到一刻钟,就被一个吉卜赛人连钱带行李骗了个精光。据传,印度一位道行最高的巫师漫游至此,也没逃出被骗的厄运,身上惟一的一件东西——铜蛇管,被一个哑巴骗走。
对于魔鬼城之谜,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迪拉玛是狮子、水牛、天狼3个星座在地球上的重心投射点,地理位置特殊,外地人走进这里头脑都要失灵;也有的说,是埃及法老图特安哈门的咒语在起作用,他说“凡扰乱法老安宁的人必死”,在这个入口处,他在用“让你破财”的方式,仁慈地提醒你不要走进帝王谷。
然而,自从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来到这里,这些说法就被动摇了。因为他作为外地人,在城里住了一年,不仅头脑和原来一样清晰,而且随身携带的东西一件都没丢。有位罗马商人得知此事后很是兴奋。他想,一个能清白地走出迪拉玛的人,一定是破解了法老咒语的人。因为他知道,迪拉玛这座小城是图特安哈门法老有意安排的。据罗马的羊皮书记载:图特安哈门法老在陵墓修好后,为防止盗墓贼入侵,曾把关押在监牢里的3000名骗子秘密流放到这里。法老相信,一类人的智慧能制约另一类人的智慧。
罗马商人决定去拜访那位希腊哲学家。他随自己的商队来到希腊,可惜那位哲学家已经去世5年了。希腊人告诉他,哲学家临终前在摩西神庙的石壁上留下过一句话,那句话是他从迪拉玛漫游归来后写上去的。于是,商人又来到神庙,凝视着石壁上哲学家留下的话,他禁不住喃喃自语:“说得多好啊!说得多好啊!”然后匍匐在地,表达对哲学家的敬意。
2300年后的一天,一位考古学家在迦勒底山脚下挖出7个巨大的石碑,其中的一块刻着这么一行字:“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这句话,正是那位哲学家留下的。不久,希腊政府宣布:摩西神庙遗址被发现。
小题1:埃及法老图特安哈门的咒语是(3分)
A.“让你破财”。
B.“凡扰乱法老安宁的人必死”。
C.“一类人的智慧能制约另一类人的智慧”。
D.“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
小题2:关于摩西神庙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摩西神庙位于埃及被称为魔鬼城的迪拉玛小城。
B.摩西神庙是被一位古罗马商人发现的。
C.摩西神庙遗址是在迦勒底山脚下被发现的。
D.摩西神庙在古希腊哲学家从迪拉玛漫游回来之前已成废墟。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迪拉玛是3个星座在地球上的重心投射点,地理位置特殊,外地人走进这里头脑都要失灵的说法是有史书记载的。
B.一位印度巫师被一个哑巴骗走铜蛇管的事也是有史料记载的。
C.被吉卜赛人连钱带行李骗了个精光的来自大马士革城的旅行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D.秘密将关押在监牢里的3000名骗子流放到迪拉玛城是兰塞法老的主意。
小题4:根据文中信息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特安哈门法老生活在比东法老之前。
B.古希腊哲学家进入魔鬼城应该是在由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
C.罗马商人听说古希腊哲学家的事时哲学家已死了五年。
D.摩西神庙在2300年前就已成为遗址。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A
解析

小题1:A项只是一种仁慈地提醒人们不要走进帝王谷的方式;C项是图特安哈门法老的想法;D项是古希腊哲学家的话。
小题1:A项摩西神庙不在埃及迪拉玛,从“那句话是他从迪拉玛漫游归来后写上去的”可以得知;B项古罗马商人到神庙是去看哲学家留下的话,因此不能说他发现了神庙;D项哲学家死后5年,古罗马商人还到神庙去过。
小题1:A项为众说纷纭之一;B项为“据传”;D项是图特安门法老有意安排的。
小题1:B项应在“600年间”之后,据第一段第一句话可知;C项应为古罗马商人去拜会哲学家时才听说哲学家死了;D项,时间范围过大,它包含有神庙存在的时间在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一碗馄饨
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穿着不俗,看样子是一对出来旅游的夫妻。
服务员送上菜单。男的直接递给女的:“你点吧。”女的看也不看:“来碗馄饨。”
男人发话了:“吃什么馄饨,又不是没钱。” 
女人摇摇头说:“我就是要吃馄饨!只要一碗!”服务员冲女人撇了撇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馄饨。”
女人很意外:“怎么会没有呢?”酒楼老板觉得很奇怪,小声吩咐服务员:“到外面买一碗,回来多收一倍的钱。” 说完开始观察这对奇怪的夫妻。
看到馄饨,女人的眼睛都亮了,轻轻搅拌着,好象舍不得吃,半天也不见送到嘴里。
男人一把拿起菜单:“你爱吃就吃吧,我饿了一天了。”女人不急不慢,等男人点完了菜。才对服务员说:“你最好先问问他有没有钱。”
男人气红了脸:“老子会没钱?”边说边往怀里摸去,突然“咦”的一声:“我的钱包呢?”
女人不慌不忙地说道:“钱包和手机我昨晚都扔到河里了。这次带出来所有值钱的东西,我都扔河里了。我身上还有五块钱,只够买这碗馄饨了!” 
男人瞪着女人:“你真是疯了!身上没有钱,那么远的路怎么回去?”
女人却一脸平静:“急什么?我们还有两条腿,走着走着就到家了。”
女人继续说:“二十年前,咱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不也照样回到家了吗?那时侯的天,比现在还冷呢!”
男人不由地瞪直了眼:“你,你说什么?”
女人叹了口气:“看来,这些年有了几个钱,就真的把什么都忘了。二十年前,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被人骗了个精光,经过这的时候,你要了一碗馄饨给我,我知道,那时候你身上就剩五毛钱了……”
男人一震,打量了四周:“这,这里……”女人说:“对,就是这里,那时它还是一间又小又破的馄饨店。”
男人默默低下头,女人捧起面前的馄饨,拨了一大半到另一只空碗里,轻轻推到男人面前:“吃吧,吃完了我们一块走回家!”
男人很久才说了句:“我不饿。”女人眼里闪动着泪光,喃喃自语:“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说的!”
男人说:“你怎么还不吃?”女人又哽咽了:“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问我的。我记得我当时回答你,要吃就一块吃,要不吃就都不吃。现在,还是这句话!”
男人默默无语,拿起了汤匙。不知什么原因,拿着汤匙的手抖得厉害,舀了几次,馄饨都掉下来。他终于将一个馄饨送到了嘴里,使劲一吞,整个都吞到了肚子里。当他舀第二个的时候,眼泪突然“叭嗒”往下掉。
女人见他吃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拿起汤匙。馄饨一进嘴,眼泪同时滴进了碗里。这对夫妻就这样和着眼泪把一碗馄饨分吃完了。
放下汤匙,男人抬头轻声问女人:“饱了么?”
女人摇了摇头。男人很着急,突然好象想起了什么,弯腰脱下一只皮鞋,手往里面摸,没想到居然摸出了五块钱。他怔了怔,不敢相信地瞪着手里的钱。
女人微笑地说道:“二十年前,你骗我说只有五毛钱了,只能买一碗馄饨,其实呢,你还有五毛钱,就藏在鞋底里。我知道,你是想藏着那五毛钱,等我饿了的时候再拿出来。后来你被逼吃了一半馄饨,知道我一定不饱,就把钱拿出来再买了一碗!”顿了顿,她又说道,“还好你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这五块钱,我没白藏!”
女人说:“你可别怪我,我只是想在分手前再和你一起饿一回。苦一回!”
男人居然号啕大哭,“我真被好日子冲昏了脑袋啊!回去我就把那张离婚协议书烧了。”
在旁观看的老板摸出了两张百元大钞递过去:“既然回去就把离婚协议书烧了,为什么还要走路回家呢? 当年那碗馄饨,就是我妻子做的。”
老板回到办公室,取出那张早已拟好的离婚协议书,怔怔地看了半晌……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婚姻伦理问题,对读者来说教益匪浅。
B.从全文看,酒店老板叫服务员到外面买一碗馄饨,回来多收一倍的钱,充分反映了这个老板唯利是图的本质。
C.小说中的妻子为了报复提出离婚的丈夫,背着丈夫把这次带出来的所有值钱的东西,统统扔进水里。
D.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别具匠心。小说利用特殊的地点来解决矛盾,二十年前二人在这里吃过馄饨,如今仍在老地方吃。性质相同,意义一样。
E.这篇小说写得很成功,人物语言生活化,符合小说中的人物身份。
小题2:小说中“女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3:小说中间部分写二十年前这对夫妻曾在同一个地方吃过馄饨,这一情节在前文已埋下了伏笔,请找出并分析。(6分)
小题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夫妻二人,设计酒店老板这个人物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邓稼先:埋名戈壁28年
黄小坚
在中国西北罗布泊戈壁深处的核试验现场,活跃着一位不为外界所知的年轻指挥员的身影。直到他因公殉职后,人们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生于1924年6月25日,4岁时随家人迁往北平。“七七事变”后,为避战乱,他随姐姐辗转来到昆明,1941年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昆明文正中学、培文中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夏,怀着“今后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理念,邓稼先考取了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1950年,邓稼先年仅26岁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获取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毅然登轮回国,进入钱三强主持的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担任研究员,与于敏等人一道开创性地开展了对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8年10月,他和一大批科学家被调去研究原子弹。到了北京郊区一片阳光普照的高粱地后,隐姓埋名,突然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了。
起初,他们准备接受苏联专家的培训,但不久,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邓稼先只好率领着28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了向神秘的原子王国的艰难跋涉。
作为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和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方面办起“原子理论扫盲班”,亲自讲课、辅导并组织翻译、学习外文资料,一方面思考原子弹研制的主攻方向。
他正确地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三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并运用算盘这样简单的工具进行繁重的数学计算。在原子弹总体力学的计算中,有个参数即原子弹爆炸时内部所要达到的大气压的数值对探索原子弹原理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为此,邓稼先带领他领导的一班青年人夜以继日地轮班进行紧张的计算,用特性线法得出了与苏联专家结论完全不同的突破性结论。该结论最终被从苏联回国的物理学家周光召从物理学的角度科学地加以证实,从而成为指导原子弹研制的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关键性理论成果。
研制原子弹成功后,从1965年起,邓稼先又奉命率原班人马与从原子能所调入的于敏率领的研究队伍合作,开始了氢弹理论设计任务,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提交了被外国人称为“邓-于方案”的突破氢弹原理的方案,使中国的氢弹研制工作迅速向前推进并取得爆炸理论的成功。
邓稼先在大漠深处风餐露宿,艰辛地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工作中,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从第一次核试验起,他就形成了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1979年,在一次航弹试验时,因降落伞破裂,原子弹从高空坠落地上。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竟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摔破的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辐射伤害。尽管如此,他仍然继续带病工作,直到1985年才因癌症而被强行安排住院治疗。病榻上,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赤诚。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转了一小圈,表示自己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邓稼先逝世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特地撰文悼念他这位相交半个多世纪的挚友:“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想到“国家建设需要人才”,在获取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毅然登轮回国。
B.在研究原子弹之初,邓稼先就本着独立自主的原则,经过28年的艰苦努力的科研攻关,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
C.在原子弹的研制中,邓稼先的主攻选择正确,研究结论被从苏联回国的物理学家周光召从物理的角度科学地加以证实。
D.研制原子弹成功后,邓稼先提交了突破氢弹原理的方案,使中国的氢弹研制工作迅速向前推进并取得爆炸成功。
E.本文通过记述“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研制两弹过程中的的艰苦卓绝的攻关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形象。
小题2:邓稼先开始研究原子弹时面对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6分)
小题3:回国后,邓稼先做了哪些创造性的研究工作?(6分)
小题4:邓稼先为我国两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艰辛,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有些人认为邓稼先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值得。你的看法呢?(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人物是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B.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C.小说情感的处理,一般是“节制胜于放纵”;小说主题则忌讳太“鲜明”。情感讲究一个“蓄势待发”,主题则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非说理,但小说中也有“理”可寻,这种“理”蕴涵在事实之中,并不特别彰显,因而使小说的主题往往模糊多义。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3分)

【加拿大】菲丽丝·沃尔肯斯
我是护士。每天下午,在我值班的时候,总是要沿护理之家的走廊走一走,和每个房间的病人们聊上几句,观察一下他们的病况。每次我都会看到凯特和查尔斯夫妇二人坐在那里,腿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相册① ,看着上面的照片在追忆往事。凯特总是很自豪地给我看当年他们的那些旧照。照片上,查尔斯高高的个子,金发碧眼,英俊潇洒。而凯特则是一头黑黑的秀发,她笑容可掬,楚楚动人。两个年轻的恋人含笑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现在看上去他们依然还是那么相亲相爱。灯光照在他们那满头银发,照着那两张满是时间线的脸。他们含笑沉浸在过去那幸福的回忆之中。
就寝前,我总是要给病人们送去晚上服用的药。每次,凯特都是穿着睡衣和拖鞋坐在椅子里等我。每次都是我和查尔斯看着她把药吃下。然后,查尔斯便小心翼翼地把她从椅子上扶到床上,再给她那虚弱的身子盖好被子。
看着他们的举动,我曾一千次地想过:上帝啊,护理之家为什么不给已婚夫妇设置双人床呢?他们一生都是同床共枕的,可在这里却要把他们分开,一夜之间他们就被剥夺了一生的舒适。
接着他温存地弯下身去,两人轻轻地吻着。 而后,查尔斯轻轻地拍拍凯特的脸蛋,两人便会心地相视而笑。 接着,查尔斯把凯特床边的栏杆升起。随后他便转过身去吃他自己的药。当我走到走廊时,总能听到查尔斯说:“晚安,凯特!”凯特也用同样的问候说:“晚安,查尔斯!”
我休了两天假,等又回来上班时,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查尔斯昨天早上去世了。” “什么病?”“心脏病。来得太快了。” “凯特怎么样?”“很不好。”
我来到了凯特的房间,只见她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里,手搭在了腿上,目光呆滞地看着前方。我用手托着她的下颌,轻轻地转动着她的头,才使她不得不看着我。
“凯特,我刚听说查尔斯的事。我感到很难过。”
一听“查尔斯”三个字,立刻她的眼中闪烁出了光芒。她迷惘地瞧着我,好像我是突然出现的似的。她认清并回忆起一切后,她的脸红红的,泪水夺眶而出。“查尔斯去了。”她喃喃地说。 “我知道。我知道,凯特。”我说。
我们对凯特特殊照顾了一段时间,让她在房间里吃饭,大家轮流用各种特殊的方式照料她。后来,逐渐地又恢复了正常。每当我经过她房间时,经常会看到凯特坐在椅子里,腿上放着那个大相册②,神情悲伤地瞅着相册中的查尔斯。
就寝的时候是凯特一天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有一次,我看着她睡了一小时后才走,可当我又经过她的房间时,却发现她依然大睁着双眼,凝视着天花板。
几个星期过去了,情况仍没有好转。她像是很烦躁,又很害怕。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知道为什么凯特夜里的情绪要比白天坏呢?后来,有天晚上,我又来到了凯特的房间。只见她像往常一样,木呆呆地大睁着双眼。我由于一时冲动就问她:“凯特,你是在怀念你那晚安前的吻吧?”说着,我俯下身去,在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吻了一下。
我的这一吻像是打开了阻塞她感情洪流的闸门,滚滚泪水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呜咽着说:“查尔斯总是这样吻我的。” “我知道。”我低声说。
“我真想他啊!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是在祝福晚安前这样吻我的。”她停了停,擦了擦眼泪又说,“没有他的吻,我就睡不着啊。”
她抬眼看了看我,那眼中泪水盈盈。“噢,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吻。”
说着,她嘴角边浮现出一丝笑意。“知道吗,”她充满信任地对我说,“查尔斯常给我唱一支歌。”
“是吗?”
“是的”——她点了点那白发苍苍的头,说:“夜里我躺在这里,就会想起那支歌。”
“怎么唱的?”凯特笑笑,握住我的手,然后,又清了清嗓子,便唱了起来。虽然声音很小,但音色却很优美,唱得悦耳动听:亲亲我吧/我们分离时/就该这样/当我年迈得失去了梦想/就让这吻永驻在我心上。
(《外国微型小说选》,略有删改)
小题1:请以“吻”为线索,概括文章情节。(4分)
小题2:文中两次提到“相册”,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请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的含义。(4分)
小题4:“我”是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请赏析文中“我”的形象与作用。(5分)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你对幸福的感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17分)
自由、幸福和荣誉
西蒙 波利瓦尔
先生们:
刚才我以哥伦比亚总统身份所作的神圣宣誓,对我来说是一个道德协定,它倍增了我服从法律和听命祖国的义务。只是出于对最高意志的深切尊重,才迫使我接受了最高行政权力的巨大义务。此外,我对人民的代表们的感激之情促使我接受这一令人欣愉的使命,继续以我的财产、我的鲜血乃至我的尊严提供服务,保卫这部关系到由自由、幸福和荣誉联结起来的两个兄弟人民的权利的宪法。与独立一起,哥伦比亚宪法将开创一个神圣的纪元,我愿在这一事业中作出牺牲。为此,我将走遍哥伦比亚各地,去粉碎厄瓜多尔国民们的枷锁,并在他们获得自由以后,邀请他们加入哥伦比亚。
先生们,我期望你们授权于我,以仁慈的纽带联结由天地万物和上帝赐予兄弟情谊的各国人民。在以你们的智慧和我的热忱完成这项工程以后,除了和平以外,在给予哥伦比亚所需要的一切——幸福、安逸和荣誉方面,我们什么也不缺了。先生们,到那时候,我热切的希望,不要对我的良知和名誉大声疾呼地要求我只当一名普通公民的呼声充耳不闻。我感觉到了放弃共和国首脑职位的必要性。人民把这个职位视为心灵的元首。我在战争中成长,是一个由历次战斗推上元首职位的人。命运支配我,胜利确认我留在这个地位上。但是,这些并不是由法律、幸运和民族意志认可的资格。曾经统治哥伦比亚的利剑不是阿斯特雷亚的天平,而是对邪恶天性的鞭笞。有时,天国让这种邪恶降临人间,以惩罚独裁者和儆戒各国人民。在和平的日子里,这把利剑没有任何用处。和平到来之日,应该是我的权利结束之时,因为我曾经如此发誓过,对哥伦比亚作过许诺,也因为在一个人民不能确保行使其权力的地方,是不会有共和制度的。像我这样的人,在一个平民政府中任职是危险的,是对国家主权的直接威胁。为了自身的自由,也为了大家的自由,我愿做一个公民。我宁要公民的身份而不要解放者的称号,因为解放者的称号源于战争,而公民的身份来自法律。先生们,请你们把我的一切头衔改为优秀公民的称号吧。
(1821年10月3日)
小题1:西蒙·玻利瓦尔放弃共和国首脑职位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2:请概括一下这篇演讲辞的主题。(5分)
小题3:西蒙·波利瓦尔一方面要作领袖,通过战争解放拉丁美洲,一方面又厌恶战争,愿做一个公民,这不是矛盾的吗?请探究一下。(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