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十二生肖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十二生肖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问,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中的《日书》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犬等)产生一种依赖感,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虎、蛇等)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从而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的兽历。 小题1: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 ) A.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 B.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当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 | C.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 D.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 | 小题2:关于十二生肖,符合原文说法的一项是( )A.生肖与地支同源说、生肖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说和生肖外来说是有关十二生肖起源的三种代表观点,作者对此不敢判断是非。 | B.《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关于十二生肖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 C.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一致。 | D.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对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的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 B.从《诗经》、《日书》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是把生肖和吉凶祸福联系在一起的。 | C.从《诗经》《日书》《论衡·物势》《南齐书·五行志》等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生肖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 | D.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随着人类进步,人类对自然了解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
|
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D |
解析
小题1:只有A项材料的时间在汉武帝通西域之前,能有力地驳倒生肖外来说的观点。 小题1:A项作者说自己“不敢主观判断是非”是谦虚的说法,从下文来看,作者的观点很明确。B项原文有“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等限制。C项原文说的是“差不多”,不是“一致”。 小题1:这种说法在文中并未提及。 |
举一反三
文学常识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宋元南戏、元杂剧、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几个阶段。 诗歌《篱笆那边》的作者是美国女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三国演义》 | B.《家》刻画了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丫环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瑞珏,善良厚道的梅芬,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等,他们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王国里上演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家》 |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 D.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任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他的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堂吉诃德》 | E.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红楼梦》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最高端的智商测试地点位于丹麦南部。在诺堡的丹佛斯冒险园,孩子和成人通过作曲、在人工湖上搭桥、做棘手的数学题、在团队内独立操控机器人、借助提供的照片和只言片语编写戏剧故事来测定他们的天赋有多高。 近50项的测试的基础是一种使大脑研究发生革命的科学构想:多元智力理论。这就是说,人拥有多方面的智力能力,而非“要么聪明,要么愚蠢”。 加德纳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他的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更为贴近实际情况。当时他共确定了7种智力,其中包括3种传统智力。他因此颠覆了前人的所有研究结果。后来,他与他人不断对这一新理论进行补充加工。虽然目前的内容仍不完善,但我们至少可以以10种智力为出发点。 多元智力理论的革命性认识是,一个人的成功显然取决于多种智力因素。如表明运动能力的身体运动智力、体现节奏的音乐以及内在智力和表明社交能力的人际交流智力。 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批评主要来自德国学者。例如爱尔福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特•哈尼说,这种模式是种理论构想,本身“推测得过多”。很多学者指责它的各个范畴无法明确划分,而且缺乏实证。但是对于该理论所传达的关键信息他们并不怀疑,即每个人都有远远超过传统智力范畴的智力天赋。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作家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在为《新苏黎世报》撰写的一篇散文中假设了这样一个实验:一位来自欧洲的专家对亚马孙盆地一个印第安人的智商进行考察,结果可能是极低的IQ(智商值)——尤其是当这位印第安人是文盲时。但是,如果反过来对两个辨别数千种植物和野兽足迹的能力进行测试,这位满腹经纶的欧洲人就可能一败涂地。 如果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正确的,那么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重点就是错误的。目前学习课程的侧重点过于集中在以语言为主导的人文科学和数学为主导的自然科学上。这能促进逻辑思维、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其他方面却被有意识地忽视了:与大自然亲近、对探讨生命意义能力的训练或者是对乐器的掌握——所有这些虽然也在课堂上学到,但它们永远处于次要地位。 此外,某些智力能力还会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例如音乐有助于人们促进空间智力,还会使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更有社交能力,也更加自信。对这种音乐“转移效应”。卡斯泰特奎勒公司董事马克•佐默认为学习乐团总谱是对“提高分析能力和降低复杂性”的很好训练。作为指挥,你必须从众多的细节中获得一个和谐的整体印象,相比之下,工作中的众多战略问题对他来说就“简单得多了”。 佐默认为,在与人的直接交往中,乐团指挥与公司领导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都必须让“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要拿出最佳表现”,并且一个集体要产生“和谐旋律”。 对于企业而言,多元智力的构想意味着:千篇一律则是终结的开始。如果在不忘记总体目标的情况下允许各种智力百花齐放,团队会特别有创造力。***员应当将与自己全然不同的人招揽在身边。因为只有对待问题的方式不同才能产生创造的张力,从而产生全新的解决办法。 那么,智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吗?经验表明,3种传统智力(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语言智力)的确可以通过定期训练得到提高。而社交智力往往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因为他主要与人的经验磨砺有关。相反,其他一些能力(如音乐和体育运动能力)则要从摇篮或幼年时就开始培养。 小题1:下列对“多元智力理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拥有多方面的智力能力,而非“要么聪明,要么愚蠢”。 | B.加德纳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他的多元智力理论。当时他共确定了7种智力,其中包括3种传统智力,他因此颠覆了前人的所有研究结果。 | C.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批评主要来自德国学者。很多学者也指责它的各个范畴无法明确划分,而且缺乏实证。 | D.多元智力理论所传达的关键信息表明:每个人都有远远超过传统智力范畴的智力天赋。 | 小题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多元智力理论是正确的,那么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重点就是错误的。目前学习课程的侧重点过于集中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上,其他方面却被有意识地忽视了。 | B.卡斯泰特奎勒公司董事马克•佐默认为学习乐团总谱是对“提高分析能力和降低复杂性”的很好训练,在与人的直接交往中,他认为公司领导与乐团指挥有“很多共同之处”。 | C.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传统的IQ不能确定人的智商值。 | D.经验表明,传统智力(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语言智力、社交智力)的确可以通过定期训练得到提高。 | 小题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家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在亚马孙盆地的实验证明IQ值低的人不一定笨,每个人在不同的智力范畴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 B.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理论,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 | C.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远远超过传统智力范畴的智力天赋。 | D.对音乐、运动等智力发展来说,幼年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家长只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各方面智力,孩子将来一定会有超常的智力。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弘扬科学精神:两种思路 今天到处都能听到弘扬科学精神的呼声。总的来看有两种思路。一个广泛持有的思路是,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意义上,特别的张扬科学的优越性。这种思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上把科学精神等同于科学方法,因为科学之区别于非科学、科学之特别的有效用,就在于科学方法;第二部分,主张把在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有效用的科学方法,不仅不折不扣地运用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而且要运用到更广泛的日常社会生活领域中去。我把这样的主张定义成科学主义:主张在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可以而且应当在非科学领域普遍使用。按照这种定义,弘扬科学精神的第一种思路就可以概括成: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就是弘扬科学主义。 在这种思路下人们对“什么是科学精神”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关于“什么是科学方法”的总结概括。对于一个非科学家,或者对于一个正处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家来说,有没有必要把科学的方法也同时运用起来呢?弘扬科学主义的人所希望的正是这个。“让科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句广告词彰显的就是这种科学主义的理想。然而,科学主义的实施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无条件的科学主义是不可取的。 我可以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科学主义是不可取的。对所有的对象一视同仁,忽略掉它们的特质,从而用数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处理,这是典型的科学方法。但是,忽略掉个体的特质,肯定不是没有缺陷的,特别用在人与人交往的领域。教育学里有一个原则叫“因材施教”,如果培养学生像搞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一样,那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还有,对所有的对象,只注意它表现出来的东西,不关注它表现不出来的东西,这也是典型的科学方法,或称黑箱方法,因为科学要求一种可操作性,追求一种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话,那人际之间的许多问题就不是能够用黑箱方法解决的。 还可以提出一种人们可能最不赞同的科学方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从效率的观点、从目标管理的观点、从操作的观点看,这确实是可接受的。而这些观点,又恰恰是科学方法所必须采纳的。但是,离开科学研究的比较单纯的境域(context)进入一个比较复杂的境域中,某种科学方法就变得太荒谬而不可取了。就像没有人会认同“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放原子弹、做核试验”一样,虽然其方法是高效的。 怀特海说得好,“科学从来不为自己的信念找根据,或解释自身的意义”,它的根据和意义必得从更一般的人类思想中找寻。科学主义不是科学的一个必然产物,而是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伟大的科学家们都不是科学主义者,他们深知科学的限度。 第二种思路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思路。这里弘扬的不是与人文相对立的意义上更具优越性的科学的方法,而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它与第一种思路的效用的精神、权力意志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相对立。在中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充分意识到了,科学的“精神”之高出具体“科学”的地方就在于“追求真理”。如何“追求真理”?竺可桢概括说:“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不计利害”对于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正是我们缺乏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不计利害”包含着独立思考、怀疑批判的精神,包含着不畏强权、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包含着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肯定的对“科学精神”的理解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方法,它崇尚效用的精神、权力意志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 | B.科学精神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它高出具体“科学”的地方就在于“追求真理”。 | C.科学精神在“追求真理”时,“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 D.科学精神包含着独立思考、怀疑批判的精神、包含着不畏强权、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包含着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 |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弘扬科学精神有两条思路,一个是把科学精神等同于科学方法,因为科学之区别于非科学、科学之特别的有效用,就在于科学方法;一个是主张把在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有效用的科学方法,不仅不折不扣的运用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而且要运用到更广泛的日常社会生活领域中去。 | B.没有人会认同“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放原子弹、做核试验”是高效的方法。 | C.弘扬科学精神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意义,特别的张扬科学的优越性;另一个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思路。作者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 | D.科学主义不是科学的一个产物,而是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根据第一种思路,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就是科学主义。 | B.“让科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彰显了科学主义的理想,有气魄,有力量,作者大为赞赏。 | C.教育学里有一个原则叫“因材施教”,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今天,那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 D.伟大的科学家们都不是科学主义者,他们深知科学的限度。由此可知,科学主义的错误就是把在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有效用的科学方法不加限制地广泛运用到日常社会生活领域中去。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人 间 鲁 迅 林贤治 一个人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 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①。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字本身表达无疑了。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他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不如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注:①奥林匹斯,希腊东北部的一座高山。古代希腊人视之为神山,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山顶。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 小题1:文中与“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相照应的短语是( )A.不惮牺牲自己 | B.单身鏖战 | C.韧性的战斗 | D.逆子贰臣 | 小题2:作者不主张对鲁迅作“铺垫与厚饰”的原因是( )。A.世间的纪念物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 | B.铺垫与厚饰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 | C.我们不需要宗教式的膜拜 | D.鲁迅的作品早已表达了鲁迅的形象 |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所有对鲁迅的纪念中,作者只赞成那能够激发对真理的渴求,奔赴生活的勇气与变革的热情的纪念。 | B.题目“人间鲁迅”是说鲁迅是人而不是神,不应该在他身上加上“铺垫与厚饰”,只有把鲁迅看作人,才能更显他的伟大。 | C.正因为鲁迅获得了辉煌的战绩、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所以他赢来了众多的私敌、密集的刀箭。 | D.鲁迅的文章平易、新鲜、富有生命的活力,是因为他在文章中写进了凶狂、辛酸、悲惨和反抗。 | 小题4:为什么说鲁迅是巨人?请从三个角度简要回答。(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