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随着欧洲一个航天器的抵达,地球的神秘姊妹行星——金星的一些在太阳系中保守最严密的秘密可能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月晚些时候发射的“金星快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随着欧洲一个航天器的抵达,地球的神秘姊妹行星——金星的一些在太阳系中保守最严密的秘密可能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月晚些时候发射的“金星快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随着欧洲一个航天器的抵达,地球的神秘姊妹行星——金星的一些在太阳系中保守最严密的秘密可能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月晚些时候发射的“金星快车”将绘制这颗行星及其大气层的详图。它搜集的数据可能有助于解释与地球如此相似的一颗行星为何那么灼热和恶劣,无法形成生命。
揭示谜底的关键在于金星的大气层及其众多大火山的活动。金星大气层的密度比地球大气层大92倍。从太空看,只能看到这个行星被厚厚的白云包裹着,高层大气的风速为每小时200英里。
欧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车”定于10月26日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搭乘“联盟”号火箭升空,它将携带7种功能强大的工具,其中包括一架相机。这架相机利用紫外线和红外线波长透过云层“看”金星表面,从而拍下金星表面的细节。
“金星快车”携带的分光计将测量金星大气层不同高度的温度,并挑出金星表面的热点,比如活火山。
金星距离太阳6500万英里,而地球距离太阳9300万英里,尽管金星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一些,但是这不足以说明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为何高达464摄氏度。金星之所以如此灼热,主要是因为它的大气层密度大,如同包裹着一个厚厚的毯子,热量无法散出去。金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地球也受到这种“温室效应”的影响,只是程度比金星要小得多。
十多个航天器已经造访过金星,有的还降落在金星表面,不过它们携带的工具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先进。
牛津大学大气物理学教授费雷德•泰勒说:“金星跟地球应该很相似,但是它受这种强大的温室效应的主宰,我们希望了解其中的原因。”
金星的表面对科学家也很有吸引力。跟地球一样,金星是45亿年前形成的,但是其表面却年轻得多,因为它的表面不断地受到火山爆发的摧毁和更新。到目前为止,这一过程的细节尚不得而知,因为降落在金星上的探测器要不了几分钟就会因炙热和压力而毁灭。
耗资1.4亿英镑的“金星快车”需要162天才能到达金星,然后进入距离金星表面155英里内的轨道运行,并向地球发回数据,其使用寿命最长可达三年之久。
除了太阳和月亮,金星是白天唯一可见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距离约为2600万英里。
(选自《参考消息》)
小题1:下列关于“金星快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星快车”抵达后,将能够绘制出金星及其大气层的详图。
B.“金星快车”将携带包括相机、分光计在内的7种功能强大的工具。
C.“金星快车”将利用分光计对金星大气层不同高度的温度进行测量,并寻找活火山等金星表面的热点。
D.“金星快车”将降落在金星表面,搜集有关金星的数据,进行探秘。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星快车”的发射将有助于解开金星无法形成生命的谜团。
B.与地球相比金星距离太阳更近,这也是金星表面温度灼热的一个原因。
C.因为金星大气层二氧化碳的释放,地球也受到了这种“温室效应”的影响。
D.金星与地球同为太阳系姊妹行星,它们的地质结构、运行状态等很相似,但它们的气候却截然不同。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握了金星的大气层及其众多大火山的活动情况,就能够找到金星为何那么灼热和恶劣、无法形成生命的原因。
B.假如金星大气层的密度与地球相同,那么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肯定会有所降低。
C.金星是地球上白天可见的三个天体之一,它离地球最近的距离约为2600万英里,而最远距离为2800万英里。
D.探索金星表面不断受到火山爆发的摧毁和更新这一过程的细节,亦是“金星快车”此行的使命之一。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D(“金星快车”将在“距离金星表面155英里的轨道运行”,并非降落在金星表面)
小题2:B(A. 应为“将可能有助于”解开有关谜团;C. 地球上的“温室效应”与金星无关;D. “它们的地质结构、运行状态很相似”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小题3:C(“最远距离为2800万英里”的推算没有根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绿色荧光蛋白
在没有导航设备的古代,人们走夜路往往需要依靠北斗星判断方向。绿色荧光蛋白正是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在它的指引下,科学家在21世纪初深入大片未知的科学处女地,成果层出不穷。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推广者。其新闻公报说,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以前所不能见的新世界,这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
20世纪,生物学先后出现两次革命:一是生物化学奠基,其成果包括建立了活体细胞代谢通道的基本原理、了解酶的功能、对蛋白质的结构解析达到原子水平等;二是传统基因学与核酸学结合,形成现代基因组学。通过利用大量的先进分析仪器,这门学科在近年取得包括破译人类基因组图谱等成果。但这两门学科都面临一个重大难题——缺少跟踪活体细胞内部和外部分子实时变化的办法。绿色荧光蛋白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介绍说,绿色荧光蛋白是研究中发现的一种副产品。本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下村修和同伴在从一种特殊水母中提取水母素时,偶然发现一种在紫外光下发强烈绿色的蛋白。这就是现在大红大紫的绿色荧光蛋白。
此次同时获奖的马丁·沙尔菲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指出,水母素和绿色荧光蛋白发光原理不同。水母素仍是荧光酶的一种,需要荧光素才能发光。而绿色荧光蛋白本身就能发光。这意味着,绿色荧光蛋白可以很方便地被植入生物体内,作为一种指示剂,跟踪和判断生物细胞的分子变化。
第三位获奖者、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改造绿色荧光蛋白取得多项成果,世界上目前使用的荧光蛋白大多是钱永健实验室改造后的变种。现在的荧光蛋白不仅荧光更强,而且除绿色外,还可以呈黄色、蓝色,有的还可激活变色。
在绿色荧光蛋白与其他技术变革的共同推动下,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1.下列对于“绿色荧光蛋白”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堪称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
B.绿色荧光蛋白出现前,生物学界缺少跟踪活体细胞内部和外部分子的实时变化办法,绿色荧光蛋白的出现使这一难题获得解决。
C.因为绿色荧光蛋白本身就能发光,所以它便于植入生物体内。
D.绿色荧光蛋白除绿色外,还可以呈黄色、蓝色,有的还可激活变色。这些呈黄色、蓝色和可激活变色的绿色荧光蛋白均为钱永健实验室改造后的变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绿色荧光蛋白被发现前,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很难被观测到。对此,科学家深感苦恼。
B.绿色荧光蛋白的出现,使得传统基因学与核酸学结合,形成现代基因组学,取得了包括破译人类基因组图谱等成果。
C.绿色荧光蛋白是本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下村修和同伴在从一种特殊水母中提取水母素时偶然发现的,因而说它是研究中发现的一种副产品。
D.水母素是荧光酶的一种,需要荧光素才能发光;而绿色荧光蛋白本身就能发光。这是水母素和绿色荧光蛋白根本上的不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推广者,这说明一项技术的推广与发现一样都很重要。
B.虽然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是在偶然情况下发生的,但这当中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C.虽然绿色荧光蛋白不仅呈绿色,但因为它在被发现之初呈现绿色,所以人们也就一直保留“绿色荧光蛋白”这一称谓。
D.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使用,将极大地推动生物学的发展,实现生物学的第三次革命,使21世纪成为生物学的世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选择正确的两项(     )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D.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项调查显示,25岁以下的女性,在配带手机时大都喜欢把漂亮的手机,以及五颜六色的装饰物挂在胸前。专家指出,手机挂于胸口,位置靠近心脏,对心脏会有一定影响,并可能会影响人的内分泌功能。尤其对孕妇不利,较强的辐射对胎儿可以构成伤害。
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跟踪这一问题的国家或国际机构声称手机辐射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遵守国际安全标准的移动技术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任何影响。
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加,手机的辐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移动通讯设备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危害呢?人们能不能做到既享受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又确保身体的健康呢?
有关专家建议:为了将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降至最低,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如果不用手机,最好关机而不要将其设置在待用状态。此外,身上放置手机的地方也有讲究,最好是放在包里,或是夹克衫的口袋里,但不要放在胸前的口袋中。
据了解,为了降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些手机装有含铅、锰等重金属的屏蔽;另外,有不少手机用户认为在移动电话上安装射频吸收盖,或其它吸收装置就可以起到降低辐射的作用,而实际上,此类装置的有效性很多是没有得到证实的。
由于移动电话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和助听器等电子医疗仪产生干扰,所以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不能使用移动电话,以免对病人造成危险。同样在飞机上也不能使用移动电话,原因是它可能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此外,在开车时,驾驶者无论采用手持通话方式,还是采用免提电话方式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交管部门禁止驾驶者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使用移动电话。
小题1:下列对手机辐射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手机辐射危害人的健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权威证实。
B.手机辐射可能会干扰电子医疗仪,对病人造成危险。
C.手机辐射可能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造成飞行事故。
D.手机辐射可能影响汽车驾驶者,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小题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
A.手机辐射可能会对人的心脏有一定影响,并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功能。
B.设置在待用状态的手机的辐射也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C.把手机放置在包里或夹克衫口袋可以避免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D.含铅、锰等重金属的屏蔽有可能降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农民工就业难的冷思考
面对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失业群体以及前所未见的农民工提前返乡潮,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援助政策。这些就业援助政策对于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着眼于短期效应的政策对于破解困扰我国农民工就业的长期难题作用并不大,一些应急性就业援助政策甚至会在长期内造成我国农民工更大的就业难题。
我国的农民工群体之所以在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如此脆弱,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建立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最不确定的外部需求之上。长期以来,以外销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是吸引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这种就业结构,造成农民工就业高度依赖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
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的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要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工的就业,就必须改变我国的过度依赖外部市场需求的经济结构,转向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市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各级政府还应引导农民工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分散外部经济冲击对农民工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农民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大农民工的综合技能素质不高,就业面狭窄。当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熟练技术工人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需要较高工作技能与相对稳定人力资源供给的行业,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这对于提升农民工的综合业务素质、扩大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只能提高农民工的基本技能,无法突破进入更高层次就业领域的限制。因此,对农民工的培训,至少还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观念和城市生活常识的教育,二是要加强对农民工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法制观念教育。
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下,今天的农民工还没有完全的“城市化”,他们没有接受系统职业再教育的机会,同时也缺乏自己创业的基础和能力,在城市里失去工作机会之后,只能选择返乡。
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是我国农民工就业难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当前我国的农民工以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为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限于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主要特点是职业与身份相分离。
各级政府必须保证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农民工输出地的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可能将有关失业者的保障措施覆盖到农村。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利益沟通和表达的就业机制,了解和平衡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把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缓解冲突的升级。
(摘自《社会观察》2009年3月13日,作者李安方,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农民工易失业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农民工的工作岗位集中在以外销为主的出口加工业。
B.广大农民工的综合技能素质不高,就业面窄。
C.没有接受系统职业再教育的机会,缺乏创业的基础和能力。
D.限于城乡分制的户籍制度,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应对农民工失业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    )
A.着眼于长期效应,摒弃应急性的就业援救政策。
B.鼓励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私营企业。
C.推进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升其综合业务素质。
D.加强对农民工就业观念和城市生活常识的教育。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一些应急性就业援助政策可能会在长期内造成农民工更大的就业难题。
B.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增加外部需求,才能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工就业。
C.我国的经济结构过度依赖外部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D.引导农民向第三产业转移,能分散外部经济冲击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植物为什么会“犯困”
植物“犯困”,即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既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一个科学家们数十年来积极探索的科学之谜。
每逢晴朗的夜晚,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些植物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比如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而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就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花生也是一种爱“犯困”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要睡觉了。酢浆草、白屈菜、羊角豆等也是会睡觉的植物。
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娇嫩艳丽的花朵似乎更需要睡眠。比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那美丽的花瓣就会慢慢舒展开来,似乎正从甜蜜的睡梦中苏醒过来;而当夕阳西下时,它便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故而获得了“睡莲”的芳名。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闭合,看上去象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花则垂下来,恰似一个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植物的睡眠运动会对它本身带来什么好处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们进行了难以数计的研究与实验。
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一百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观察,发现一些积满露水的叶片,因为承受水珠的重量而运动不便,往往比其他能自由运动的叶片容易受伤。后来他又用人为的方法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达尔文虽然无法直接测量叶片的温度,但他断定,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达尔文的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论点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可能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然而,使人们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犯困”?这一点用“月光理论”就无法解释清楚。
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间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科学家们提出一个又一个观点,但是仍没有一个圆满的解释。正当他们感到困惑的时候,美国科学家恩瑞特在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的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的温度要低1℃左右。他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有关植物睡眠的有意思的现象:植物竟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午睡的时间,大约在中午11时至下午2时。此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科学家认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炎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下来。
看来,植物为啥“犯困”的说道还真不少呢?
(选自《科学大观园》)
小题1:对植物“犯困”现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植物“犯困”,即植物睡眠,是指植物到了一定的时间需要睡眠的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
B.植物的叶子和花都“犯困”,都需要睡眠。如合欢树、花生、酢浆草等植物的叶子,睡莲、蒲公英、胡萝卜等植物的花都有睡眠运动。
C.达尔文经过观察和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生长极有好处,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D.最初解释植物“犯困”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可能少地遭月光的侵害。但这一理论不能解释所有植物的“犯困”。
小题2:对植物“睡眠运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研究发现,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植物是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
B.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C.合欢树的叶子不仅在夜间关闭、睡眠,当遇到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摧残。这是适应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D.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控制,而是由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这一发现推翻了“月光理论”。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合欢树遇到大风大雨时叶子会逐渐合拢,含羞草被人用手碰触时叶片收拢,都是为了防止柔嫩的叶片受到摧残,这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
B.植物睡眠有利于其较快生长,也更增强了生存竞争能力,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更应多培育有睡眠运动的植物。
C.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人类应该尽量阻止月光对植物的照射。
D.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的温度比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的温度要低1℃左右:而正是这微小的差异,阻止或减缓了叶子的生长,因而,我们应多培植叶子呈垂直方向生长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