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中医的未来发展之路对于中医的发展,正确的主张是:坚守主体,发扬优势,融会新知,开拓创新。实际上,中医应当也只能按照中医的规律去发展。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中医的未来发展之路对于中医的发展,正确的主张是:坚守主体,发扬优势,融会新知,开拓创新。实际上,中医应当也只能按照中医的规律去发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中医的未来发展之路
对于中医的发展,正确的主张是:坚守主体,发扬优势,融会新知,开拓创新。
实际上,中医应当也只能按照中医的规律去发展。中医的主体不能丢,这个主体就是中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中医要发展,必须要重新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中医本身自有一套理论体系与发展规律,中医在为自己的生存寻找依据时,不必要用另一套话语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中医的主体定位。中医学是基于人文和生命的医学。所谓基于人文,是说中医学不仅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品格,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医用阴阳五行等人文模式构建了自己的医学体系。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品格这是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具备的,但阴阳五行的人文内涵却是中医所独有的。当代著名中医学家王永炎院士曾说过:“中医是基于生命的医学,西医是基于疾病的医学”。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中医关注人的整体生命,而不是具体的物质结构。中医将人看成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用整体动态思维看待生命的变化,人的健康就是整体生命的和谐,人的疾病就是整体生命的失衡;西医更关注疾病,用还原分析思维看待人的疾病变化,用物理和化学原理来解释病因、病理、病位。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劣,各自解决了生命不同层面的问题。两者是“和而不同”的,如果抹煞了两者的不同,把中医简单地还原为物质结构,甚至把中医改造成以还原分析为基本方法的自然科学,中医也就不成其为中医了。
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医的当务之急不是去设法求证自己是否“科学”,不是去用还原论方法寻找自己的物质基础,而是要集中精力、认认真真地去研究一下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是要制定临床评价标准,对中医治疗的疗效进行统计、评估,找出中医的优势病种,哪些病中医疗效超过西医?然后去发扬这一优势。千万不要处处与西医争短长,更不能包打天下,自欺欺人。在此前提下,要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和方法,不断开拓创新。
中医在中华史化的传承与复兴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学的复兴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数千年的不竭动力,在中医中药的庇佑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命得以繁衍,身体得以康健。中医药学体系融合了历代的人文、科学成就,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其理论原理和方法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今天的中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有足够的自信来面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自然,我们也应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中医现实存在的问题,直面中医今天所处的困境,以理性的态度泉继承和发展中医。 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是多元的,科学也应该是多元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与当代文化并行不悖,中医与西医应该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19期)
小题1:下列对于“中医学”内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身自有一套理论体系与发展规律,用不着另一套话语系统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B.关注人的整体生命而不是具体的物质结构,将人看成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
C.独具阴阳五行的人文内涵,用阴阳五行等人文模式构建了自己的医学体系。
D.对于人的健康和疾病,用整体动态思维看待:前者是生命的和谐,后者则是生命的失衡。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医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品格,西医用还原分析思维看待人的疾病变化,只关注疾病本身,缺少了人文关怀。
B.中医西医各自解决了生命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判断孰优孰劣,两者应是“和而不同”的。
C.统计、评估中医的疗效,找出中医治疗的优势,然后发扬这一优势,就可以在疗效上超过西医。
D.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和方法,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开拓创新。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要发展,就要在坚守主体发扬优势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和方法,不断开拓创新。
B.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身体得以康健,融合了历代人文、科技成就的中医学体系功不可没。
C.面临着前所未有困境的中医,尽管其理论原理和方法仍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但要与西医争短长,还是自欺欺人的。
D.中医的复兴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健康带来福祉。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A(A项并非对“中医学”内涵的解说,而是谈如何看待“中医学”,答非所问)
小题2:B(A项:“西医……只关注疾病本身,缺少了人文关怀”错,原文无此意;C项:“就可以在疗效上超过西医”错。原文表述的是“哪些病中医疗效超过西医?”;D项:“用自然科学的基础方法改造自己”错。原文中说,这样“中医也就不成其为中医了”)
小题3:C(C项中“但要与西医争长短,还是自欺欺人的”错。原文表述的是“千万不要处处与西医争短长,更不能包打天下,自欺欺人”;再者,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的中医”,原文无此表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1世纪医学挑战生命极限
大量研究表明,端粒与细胞的老化关系密切·
端粒,是指由染色体末端的“TTAGGG”碱基组成的循环序列。除了部分例外,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变短,缩短到一定程度后,细胞便停止分裂。
最新研究表明,当体内生成具有极短端粒的细胞团之后,端粒部分的间隙就会出现错位,并与其他染色体发生融合。人类的癌症,据称大约85%极有可能与端粒异常有关。
由氧化引起的损伤,是造成端粒异常的另一原因。在遭受氧化损伤的细胞中,活性氧值上升,并引起DNA损伤。长期从事该项研究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大卫·吉利博士认为人体内的DNA修复机构,可能与老化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一旦能够找到预防氧化损伤、弥补 DNA修复机构缺陷的手段,将有助于人们开发更为有效治疗疾病的方法。
有些人尽管机体健康,却由于早老性痴呆症而陷于重度痴呆状态。因此,如何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维持大脑功能,将是今后的医疗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斯坦福大学医学系的罗伯特·扎霍尔斯基博士介绍说,在生物中,惟有人类会陷于慢性身心紧张之中。处于身心紧张状态时,人的副肾皮质会分泌出一种被称为“糖皮质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使人的大脑逐渐老化。根据扎霍尔斯基博士的研究,糖皮质激素会阻止神经元吸收作为能量来源的糖,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特别是海马部位的神经元,更容易受到伤害。海马是大脑皮质的一种,是控制记忆的重要部位。长期处于身心紧张状态,或是受到来自外界的心理创伤,会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的上升,造成海马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引起忧郁症等精神疾病。
目前,扎霍尔斯基博士正计划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基因治疗之中。具体做法是,在海马植入可以生成分解糖皮质激素的蛋白质的基因。或者植入 SOD(超氧化歧化酶)基因。他设法在实验中使小白鼠出现心脏疾病发作和癫痫发作,然后在小鼠的大脑海马注入SOD基因。通常情况下,由于发作造成的应激反应,海马的神经元会在48小时后死亡。但是,如果在发作后48小时之内进行上述基因治疗,就可以防止大脑出现后遗症。
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医疗技术必将出现飞速提高。在21世纪,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顽症可望被逐一攻克,长生不老或许将成为现实。专家呼吁.对于人们在现代社会所承受的过度身心紧张,也必须及早采取相应对策。
1.下列对端粒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端粒是指由染色体末端的“TTAGGG”碱基组成的循环序列。
B.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就变短,最终使细胞的分裂停止下来。
C.极短的端粒成为细胞团之后,端粒部分的间隙就会出现错位,并与其他染色体发生融合。
D.端粒的异常,将有85%导致患癌症。
2.对“如何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维持大脑功能,将是今后的医疗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个医学挑战生命极限的问题。
B.一个人的机体健康,也意味者他的大脑功能也一定是健康的。
C.细胞中,活性氧值上升,会引起DNA损伤.而 DNA修复机构的缺陷,可能与老化密切相关。
D.今后医疗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是努力找到预防氧化损伤,弥补DNA修复机构缺陷的手段.
3.下列与糖皮质激素毫无关联的一项是(    )
A.“糖皮质激素”这种物质,是由处于身心紧张状态时,人的副肾皮质分泌的。
B.人的大脑的逐渐老化,与“糖皮质激素”在长时间内的作用有关。
C.海马是大脑皮质的一种,是控制记忆的重要部位,它的萎缩是由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的上升造成的。
D.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变短,其变短的情况与糖皮质激素浓度有关。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癌症,据称85%左右与端粒的异常有关。
B.长期从事端粒异常原因研究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大卫·扎霍尔斯基博士认为:人体内的DNA修复机构,与老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C.糖是神经元作为能量的来源,缺少了它,最终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
D.扎霍尔斯基博士经过努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基因治疗之中。其具体的做法是,在海马植入可以生成分解糖皮质激素的蛋白质的基因,或者植入SOD(超氧化歧化酶)基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印度的坚果油将驱动汽车
从大约一年前起,瓦拉巴伊·拉托德开始在印度焦尔瓦德附近种植一种名为麻风树(Jat—ropha curcas)的绿色植物,它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希望。这种有毒植物的近乎黑色的果实有榛子那么大,含油量高达80%。长远看来,这种易于种植的植物可能会成为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的基础。瓦拉巴伊·拉托德说:“使用从麻风树籽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将会改善全国的空气质量,并且能减少我们国家对外国柴油的依赖。”
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是,把麻风树籽油转化成可以替代机动车使用的传统柴油的燃料。转化麻风树籽油的化学方法必须简单。
印度盐和海洋化工研究中心(cSMCRI)主任高希及其同事已经在实验室里建好了这种生物燃料生产设备的样机。首先用机械方法压榨麻风树籽。除了得到须进一步处理的油外,还得到作为第一副产品的渣饼。接下来对榨出的油进行“酯化处理”。这时会产生甘油。经过提纯后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几乎无味的清澈的金黄色液体。
这种生物柴油的第一批样品被送到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公司的实验室进一步试验。结果是,麻风树籽油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明显胜过传统的柴油。特别是它的硫含量非常低。此外,这种植物“柴油”燃料燃烧时完全没有气味,并且几乎不产生碳黑。“几个月前所有的人都认为,非食用油不可能符合严格的欧洲燃料标准。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可以的。”高希说。
高希得到了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农业专家克劳斯·贝克尔教授的支持。贝克尔为这个项目提供科学指导。他的工作重点是对这种植物进行优化。麻风树的许多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他说:“这种植物可以种在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土地上。因此,它不会和粮食作物争地,此外,麻风树有毒,这保护它免受许多害虫的侵害,并且饥饿的动物也不会光顾它。长期种植麻风树还能使贫瘠的土地重新变得其肥沃。”
麻风树的优点并非鲜为人知。印度农民已经在贫瘠的土地上大量种植麻风树,其他国家也已经开始了麻风树研究计划。“然而,这是系统研究麻风树以及它作为能源供应者的潜力的第一次大规模尝试。”贝克尔说。研究人员已证明,这种植物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现在的问题是对这种植物及其种植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麻风树“可能会成为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的基础”的依据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种有近乎黑色的果实的麻风树易于种植,果实大、含油量高。
B.从麻风树籽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得到广泛使用将会改善空气质量。
c.在实验室中用麻风树籽提取生物柴油,先用机械方法处理,且已经较为简单。
D.绿色的麻风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希望,这种植物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这种生物柴油得到广泛使用将减少柴油进口。
2.根据文意,不属于“把麻风树籽油转化成为生物柴油”实验过程的一项是    (    )
A.在实验室用生产设备的样机,经物理方法压榨、过滤分离,得到待处理的油,还得到副产品——渣饼。
B.印度盐和海洋化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把榨出来的油用化学方法处理,产生甘油。
C.这种植物“柴油”燃料的硫含量非常低,燃烧时完全没有气味,并且几乎不产生碳黑。
D.最后程序是高希及其同事在实验室里对“酯化处理”后的麻风树籽油分离纯化。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这种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的麻风树只能种在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贫瘠土地上。
B.印度农民和其他国家已经在贫瘠的土地上大量种植作为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供应
者的麻风树。
C.经过压榨得到第一副产品的渣饼,然后对其进行“酯化处理”和提纯,得到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几乎无味的清澈的金黄色液体。
D.贝克尔教授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对有生物柴油之称的麻风树这种植物及
其种植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麻风树籽油转化成环保的符合严格的欧洲燃料标准的燃油已经成为现实,但整个生产流程需要优化。
B.麻风树很容易生长,不会受害虫及其它动物侵害,有很强的适应性。
c.长期种植麻风树这种绿色植物能改善生态环境,尤其能改良贫瘠的土壤。
D.有近乎黑色的果实的麻风树有毒,种植麻风树将毒死许多害虫和饥饿的动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砚铭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文天祥写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盖(图章)]的新内容。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明清时期,赏砚之风日盛。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而异,行、草、篆、楷,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轻重、快慢、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囚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术品。
(选自2004年12月24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B.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D.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般把砚铭当作鉴定文物真伪的依据。
B.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且多有年款和图章。
B.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
C.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物的潜在价值。
D.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对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超导与超流动性
绝对零度就是零下273.16摄氏度。以绝对零度作为零度标准的温度叫做开氏度。开氏度是没有零下的。温度是原子活动活跃程度的一个表现。原子活动越激烈,温度就越高,在绝对零度下,原子已经停止了活动,因此不可能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
在进行低温研究时,科学家最常用的介质是液氦。氦的沸点是零下269摄氏度,而且在常压下不会结冰。因此,科学家通常用液氦来冷冻其他的物体,正如在常温下我们用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一样。
液化氦气是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在1908年完成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成就。昂尼斯同时发现,在低温下,各种物体将会呈现出许多令人惊异的特性。例如科学家在此之前已经知道,水银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是在零下269摄氏度以下时才表现出超导性。目前被称为高温超导材料的是陶瓷材料。在零下150摄氏度时就能成为超导体。是否有常温下的超导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不过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地寻找。
超导体还有另一个特性:当超导体在磁场中被冷却到超导温度时,超导体内部的全部磁场会遭排斥。除了超导体表面之外,材料内部没有任何磁场。这就是所谓的迈斯纳效应,是由德国科学家迈斯纳和奥克森费尔德在1933年发现的。
低温给科学家带来的惊喜还不止这些。193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卡皮察以及加拿大科学家约翰•阿伦和奥斯汀•米塞纳发现,在零下271摄氏度时,液氦有着极好的导热性,是铜的200倍。而且,液氦还具有超流动性。
任何液体都有黏度。例如蜂蜜和香波这样的液体就非常黏,流动很困难。另一些液体(例如水)的黏度就小得多。而在零下271摄氏度时,液氦的黏性几乎完全消失了,成为一种超流体。如果将液氦放在一个杯子里,那么我们能够看到液氦沿着杯子壁向上爬升,然后再从杯子口流出来。液氦的这一特性在检验管道的密封性能时特别有用,即使漏洞的直径只有两万分之一毫米,液氦也能从里面静静地流出来。
1995年,美国科学家还验证了由爱因斯坦和印度科学家玻色在80年前提出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科学家们将2000个原子冷却在开氏十亿分之一度的状态下达10秒钟,发现这些原子丧失了自己的特性,完全无法分辨,成为一种“超原子”。原子的这种性状完全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的理论。
1. 下列对“迈斯纳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超导体在磁场中被冷却到一定温度时,超导材料的部分磁场被排斥。
B. 超导体在磁场中被冷却到绝对零度时,超导材料的全部磁场被排斥。
C. 超导体在磁场中被冷却到一定温度时,超导材料内部磁场被全部排斥。
D. 超导体在磁场中被冷却到绝对零度时,其表面及超导材料内部磁场被排斥。
2. 下列不属于“低温给科学家带来的惊喜”的一项是
A. 水银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B. 某些材料在磁场中被冷却到超导温度时磁场会遭排斥。
C. 在零下271摄氏度时,液氦有着超乎寻常的导热性。
D. 在零下271摄氏度时,液氦会成为一种超流体。
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零下269摄氏度以下时,水银成为超导体。
B. 陶瓷材料在高温下才能表现出超导性。
C.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常温下的超导体。
D. 原子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有可能出现凝聚状态,成为一种超原子。
4.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可能创造比零下273.16摄氏度更低的温度。
B. 温度与原子活动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表明原子活动就越激烈。
C. 因为氦在常压下不会结冰,所以人们通常用液氦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
D. 由于液氦具有超流动性特点,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它来检验管道的密封性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灵魂的镜子   李琬
入夏的夜晚,空气闷热起来,天空同样沉郁。爱散步的人本来想寻一点闲淡的兴致,可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我胸中气闷,只想:就像城市夜晚的星辰一样,如今真正的羞涩已不多见。
学校要搞话剧表演。那天我们几个在讨论剧本的事。有个情节是少女说出自己爱人的名字,我原本想要让少女羞涩些,结果是这一设想获得了一致的揶揄与批驳。只是一件小事。他们大概是混淆了羞涩与做作。
但这小事,不能不提醒我认识到一个巨大的现实:在这个被利益和***裹挟,在大量信息里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里,羞涩没有地位,甚至不再有容身之地。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人们用冷眼瞥着这张曾经令人感动的面庞。人们不再关心内心曾有的不安与生涩,只是直露着一切。这一切快乐、痛苦、渴求、怨恨,它们的根系都是***,并最终汇入***的河流里。
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灵魂的那面镜子。我一次次问道,难道那素白衬衣、扎麻花辫的女子,深埋着头拉着旧手风琴默默做梦的羞涩,一去不返了么?
羞涩是可贵的。我之所以热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涩。听苗歌,歌声轻快飞过山头又在情人的吊脚楼外敛足,盘桓着低回着,诉说内心迟迟未发出的感叹;听维吾尔民歌;那声音的源头是来自大漠的荒凉,唱歌的人用鼓声和歌喉的苍茫、词句与情感的炽热来抵御荒凉,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羞涩;听蒙古歌谣,唱着刚出生的小羊,把不肯喂奶的母羊唱得内心柔软了,唱出了晶莹的泪珠;最让我倾心的还是彝族的海菜腔,飘忽不定,尽是善良灵秀的男女内心的吟咏与欢歌,蒙上了沉静素美的纱……没有丢失羞涩的民族,让我心生敬意与倾慕。
羞涩是质朴的,而质朴的品质在我们生活里稀缺。虽然我未曾事农桑,却常常渴望一个温厚纯良庄稼人那样的质朴与羞涩。对于羞涩的人,外部世界里种种功利的繁芜丛杂、根根攀攀令他不安,他只想着,哦,看这庄稼多高多壮实,都是我的双手耕作的,哦,此刻炊烟正在唤我回去,我应当回家。羞涩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切自然。
羞涩是灵魂的镜子,面对心爱的人,羞涩的女子低垂下头,此刻内心奔涌如大海而嘴唇缄默;此刻她的羞涩让她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热恋、矜持与纯真,她读到自己内心的诗句。是的,羞涩就在你的体内,只对着你的灵魂,照见你灵魂的真相。有了这镜子,人才得以自知,才明了这人间的真情意,才坚定对生活的信念,恪守那易碎的脆弱的纯洁理想。没有羞涩或故作羞涩的人,就没有这面镜子,他看见的只能是自己生命虚无空洞的幻影。
作为灵魂的一面镜子,真正的羞涩绝非扭捏的造作、矫情的粉饰。它应当是一个远古的女子,正艰难地跋涉,在清晨醒来坐在山头,望见了前方的葱郁水草,被刚刚出生、圆满火红的太阳映热了脸颊,有微醉般的羞涩。羞涩是我们生命里的大气象,我祈望着它不再衰败也不会死灭,执拗地坚韧地活在这愈来愈拥挤的世界上。
小题1: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分条概述“羞涩”有哪些特质。(3分)
小题2:“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灵魂的那面镜子。”这句话中的“几吨烟尘”指什么?(2分)这句话的意思你如何理解?(4分)
小题3:作者叙述学校搞话剧表演的一件小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小题4:“羞涩”是“灵魂的镜子”,这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3分)身处现代社会,你对此有何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