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每小题3分)眼下,“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主要特征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每小题3分)眼下,“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主要特征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每小题3分)
眼下,“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主要特征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从小作坊起步,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迅速占领市场。也许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山寨产品”从手机起步,逐渐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又几经演化,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文化领域,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一时间,“山寨鸟巢”、“山寨熊猫”、“山寨网站”、“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红楼梦”纷纷出炉,大有席卷之势。
有专家认为,“山寨产品”并不是完全的盗版和剽窃,其中包含着大量创造和创意的成分,只要没有明显侵权和恶意毁谤,对于这种创造性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山寨文化自有其流行规律,顺应规律进行疏导,比强行压制更有益于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山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原产品的一种戏仿,它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山寨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以一种戏仿方式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山寨文化”往往能发出民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这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持警惕和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山寨文化”中都包含着相当程度上的剽窃和颠覆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是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更是现代文明、道德良知的一种集体退化。
“要问‘山寨文化’向何处去,我们必须先问为什么‘山寨文化’能够生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艺理论家陆贵山强调,“山寨”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更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态度。“山寨文化”的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共生,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社会心态,形成一股备受关注的潮流和态势。但“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内涵的文化现象,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时间检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山寨文化”中娱乐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费心理多,文化创新少。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一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山寨产品”,有被规范的必要,一些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来蓄意误导、欺骗顾客的产品,更应该迅速叫停。
有学者预测,“山寨文化”无外两种发展态势,一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这种“山寨文化”不过是披着一层华丽画皮的“垃圾文化”;另一种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这样的“山寨文化”才是前途光明的“民间智慧的文化之旅”。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3日)
小题1:.下列对“山寨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寨文化”是一种新兴的备受社会关注的文化现象,其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共生。
B.“山寨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在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往往能发出民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
C.“山寨文化”包含着大量创新和创意的成分,自有其流行规律,只要合理疏导,对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具重要意义。
D.“山寨文化”之所以存在并蔓延,是因为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社会心态。
小题2:.下列不属于对山寨文化持警惕和保留态度原因的一项是    (   )
A.“山寨文化”中娱乐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费心理多,文化创新少。
B.“山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
C.“山寨文化”包含着剽窃和颠覆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和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
D.“山寨文化”是一种以模仿为内涵的文化现象,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时间检验。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山寨”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更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主要特征为创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B.“山寨产品”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误导、欺骗消费者。
C.对于具有剽窃现象的山寨文化,有人认为应当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也有人认为应当坚决给以制止。
D.从“山寨文化”的发展态势看,要么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要么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D
解析

小题:.“包含着大量创新和创意的成分”不当,这仅是某些专家的观点,不代表本文观点)
小题:.该项是从“山寨文化”积极的角度陈述的)
小题:.A项,“创造性”不当,应为“仿造性”。B项,文中说“一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山寨产品”。C项,“有人认为应当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不当)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一个治疗“网瘾"的成功案例
陶宏开,美籍华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共青团中央首位“网络文明爱心大使”。2004年5月,他因主动帮助“网瘾”少女戒除“网瘾”而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全国反响强烈。陶宏开往往是通过与上网成瘾孩子的交流,逐渐让其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孩子的对话思维颇为特殊。以下便是他与孩子的一则对话实录。
那一天,刘涛(化名)被父母拽到了陶教授的家中。这位正在读高三的男孩已有5年“网瘾”,5年里,他对家人所有的劝告都置之不理,不但耽误了学习,而且身体也受到了危害,但他不想也没有决心改变自己目前的状态。
刘涛:听说你可以在几个小时里改变一个人,你真有这么神奇吗?
陶宏开:你看我这张桌子在变化吗?
刘涛感到莫名其妙。
陶宏开:其实他在变化,慢慢变旧。你也在改变,因为你在一秒一秒长大。你能告诉我世界上哪件东西哪个人不变吗?
刘涛无语。
陶宏开:整个世界都在变化,大到整个大自然,小到微生物,每个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也在变化,在不断完善自己,比如我做心理咨询,如果我没有治好,我就要改变方法,我是活到老学到老。
刘涛低头无语。
陶宏开:我当然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变好,不过人的改变在于自己,如果你不想改变那我也没办法。你觉得我想改变你吗?
刘涛支吾着没说话。
陶宏开:我从来都要求自己向好的方向转变。我做人有“三自”原则:自爱、自护、自善。你懂什么叫自善吗?自善就是自善其身,就是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变。
刘涛慢慢抬起头看着陶教授,似乎有所触动。
陶宏开:所以不是要不要变化,而是选择向哪个方向变化。我想每个人主观上肯定都希望向好的方向变化,你也是这样想吧。
刘涛:是的。
陶宏开:那你小学时是不是好一点呢?
刘涛:小学很好啊。我还得过奖呢。
陶宏开:为什么小时候好现在不好呢?
刘涛默不作声。
陶宏开:你从什么时候变得不好呢?
刘涛:初中。
陶宏开:你认为是上网影响你的学习吗?
刘涛:是的,因为上网就不想学习。
陶宏开:那你想变坏吗?
刘涛:当然不想,我又不是傻瓜。
陶宏开:你还年轻,许多和你一样大的孩子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我不怪你。学校和家庭的一些疏忽和错误让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变化,或者没有提醒你注意向好转变而不是向坏转变。
刘涛的眼神变得非常柔和。
陶宏开:那你想向好的方向转变吗?
刘涛:我当然想向好的方向转变,还想让家里把我转到最好的学校去。
陶宏开:可是好学校也会有坏孩子,差学校也能出好学生。你觉得是内因第一还是外因第一呢?
刘涛:当然是内因第一,这谁不知道?
陶宏开:既然你知道内因第一就要学会调动内因,你真想学习吗?
刘涛:有时想学。
陶宏开:那你其他时候干什么呢?
刘涛:上网啊。
陶宏开:你觉得我坦诚吗?
刘涛:坦诚。
陶宏开:我只想了解你的实际情况,你愿意和我交流吗?
刘涛点了点头,把自己的经历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陶教授。
陶宏开:你自己也很清楚,初一成绩不错,初二开始下降,高中一塌糊涂,这说明你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那问题如何解决呢?
刘涛:看吧。
陶宏开:还看什么!你马上就要高考了,如果还不抓紧调整就来不及了。
刘涛:我会的。
陶宏开:路要一步步走,我允许你有个过程。首先不去上网,要控制自己,回去后把今天谈话的感受写下来,你能做到吗?
刘涛:可以。
离开陶教授家时,刘涛脸上挂着微笑。一个月后,他的父母兴奋地告诉陶宏开,刘涛再没有上网了。
(《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13日)
小题1:.陶宏开教授通过巧妙的谈话艺术帮助刘涛戒除网瘾,达到目的。请结合原文内容对这种谈话艺术作具体分析。(5分)
答:                                                                                  
小题2:.文章结尾说:“刘涛再也没有上网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5分)
答:                                                                                  
小题3:.假如生活中你的一位同学或朋友也象刘涛一样上网成瘾,读了本文后,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要求结合刘涛戒除网瘾的实例,有说服力)(5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8—20题
网吧岂能一“关”了之?
据报道,在山西方山县县城圪洞,现在所有网吧已被全部取缔。被取缔的原因要追溯到一个网瘾少年写给县委书记的一封信。这封信直接推动并产生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开通了网络却没有网吧的县城。 
对此,作为一个现代人,真是大惑不解。难道网吧已是“罂粟”,娇艳迷人的花朵蕴藏的全是罪恶,必须彻底铲除?其实,网吧的出现,其积极意义是巨大的。就个人而言,使更多的人享受了现代科技的成果,能十分方便地查阅信息、沟通交流。就社会而言,促进了经济,繁荣了文化,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然,随之也伴随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问题,如未成年上网成瘾,废学丧志,以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这是事物的两面性的反映。客观、辩证地看,“网吧”的“益”远远大于“害”,岂能一“关”了之? 
那么,山西方山为何要“因噎废食”地一棒子打死“网吧”呢?窃以为,内因是对“网吧”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有片面性,外因是随“网吧”伴生的现象较为复杂;主观是引导其健康发展的能力较弱,客观是受到的干扰较强。这样情形下对“网吧”挥一棒子,是“简而化之”的执政,没能体现责任。 
笔者认为,对于网吧,“关”是下策,“管”才是上策。应严字当头,强化管理。 
严把准入。网吧设立的低标准准入,往往给经营者违规经营带来“方便”,给监管带来不良“前制”,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好准入关。特别要坚决禁止文化、公安、工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吧经营活动。这些部门的人一旦参与其中,就有可能依工作之便、身份之优斗胆自行其是,给监督管理带来诸多阻力。 
严格监管。就目前来看,我国关于“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管理,职责是明确的,制度是完善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为什么还是管不好呢?原因就是认识不够,执法不严。其实,从山西方山县城网吧能够全部关闭,并没有发生上访告状等后遗症的另一面来看,正是由于县委书记亲自挂帅督战,采取“不关网吧就换局长”的铁腕措施,“完全是按照《条例》的规定来执法的,完全是依法办事”。“关”如此,“管”亦然。只要“一把手”重视,“局长”们履职,严格依法按规办事,“游戏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网吧必将处于良性的监管状态。 
严肃惩处。这主要涉及到两类人群,即管理者和经营者。管理者的公正清廉,是法规严肃执行到位的先决条件。对管理者违法审批、从中牟利、失职渎职等行为,必须严肃查处,以正视听,使每位管理者时刻绷紧廉洁勤政的“弦”,进而严格执法,按规办事,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经营者的违规经营行为,必须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绝不能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网吧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
小题1:.选出对加点词句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
A.山西省方山县取缔所有网吧的原因就是一个网瘾少年给县委书记写了一封信。
B.作者说方山县“因噎废食”,意思是网吧滋生了许多网瘾少年,所以认为网吧是有害的。
C.作者这里说的“游戏规则”,指的是经营网吧必须严格遵守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D.文章结尾部分说到的“这样”,指的就是严把准入、严格管理和严肃惩处。
小题2:.这篇文章议论的核心句子是(3分)
A.网吧的出现,其积极意义是巨大的。
B.当然,随之也伴随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问题。
C.客观、辩证地看,“网吧”的“益”远远大于“害”。
D.对于网吧,“关”是下策,“管”才是上策。
小题3:.选出下列句子理解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3分)
A.网吧的积极意义是使更多的人享受了现代科技的成果,能十分方便地查阅信息、沟通交流。
B.作者认为:网吧确实有它的负面作用,但是没有网吧就干净了,安全了?所以不赞成关网吧。
C.盲目关闭网吧,说明方山县的领导对网吧的作用缺乏认识,对网吧危害的原因也缺乏认识。
D.文章强调“特别要坚决禁止文化、公安、工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吧经营活动。”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严把准入”就谈不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地生活于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着自己。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带给我们的刺激。有时候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对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
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眼,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种境界,能够不与人为伍的独钓又是一种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文章有删改)
小题1:.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2:.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小题3:.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小题4:.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对 月       
贾平凹
①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②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缺陷了,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③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④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⑤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
⑥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被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⑦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⑧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小题1:.“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中的“谜”是指什么?这句话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请联系全文,分别概括出哪些事物是“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的。(4分)
小题3:.作者最后对月说:“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作者究竟看见了世界什么?又看见了自己什么?(6分)
小题4:.作者在文中把月亮比为“镜子”,其间又再比为“桂树”,比为“渊潭”,分别有什么含义?这样的比喻有人认为形象贴切,有人认为缺乏新意,你是怎么认识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韩少功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的还是正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方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亮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正真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与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正真的夜晚,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阳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到每一条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已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清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阳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倚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小题2:、从全文结构看,文章为什么从“城里人看到的月亮”写起?
小题3:、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城里月亮”和“乡村月亮”的特点。
小题4:、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中拟声词“叮叮当当”“哗啦哗啦”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
小题5: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乡村月夜中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感悟。你能具体说说作者的感悟是什么?
小题6:、如果将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