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德国家庭在华遭灭门,友人资助当地教育宽恕凶手2009年的圣诞节南京东郊的国际学校  这是一棵特殊的“圣诞树”。每年临近圣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德国家庭在华遭灭门,友人资助当地教育宽恕凶手2009年的圣诞节南京东郊的国际学校  这是一棵特殊的“圣诞树”。每年临近圣诞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德国家庭在华遭灭门,友人资助当地教育宽恕凶手
2009年的圣诞节南京东郊的国际学校
  这是一棵特殊的“圣诞树”。每年临近圣诞节,树上就会挂出上百个圆形的小卡片,上面写着一些苏北农村孩子的名字、性别和年龄。
  每位经过这里的外籍学生,都会轻轻地把这些五颜六色的卡片摘下来,塞进书包里,然后回家与父母一道,按照卡片上的信息去筹备他们的礼物。一个月之后,苏北的孩子们就会收到这份来自异国同龄人的新年祝福。
  这样的交往已经延续了好些年。只是两地的孩子都不大清楚,这项活动始于何时,又是为了什么。2000年4月1日深夜南京玄武湖畔金陵御花园别墅
  这是4个来自苏北沭阳县的失业青年,年龄在18-21岁,匕首的寒光忽闪在他们稚嫩又惶恐的脸上,单薄的身体在瑟瑟抖动,卧室里的主人在酣睡。不知谁脚下一绊,踢到了一样东西,惊动了里屋的主人,灯亮了,四个人顿时暴露在刺眼的灯光下。他们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大胡子外国人正吃惊地看着他们,后面应该是他的家人。一阵匕首的乱戳之后,血光蒙住了4个青年的眼睛,也模糊了他们的心灵。一切都结束了。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他们***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时任中德合资扬州亚星——奔驰公司外方副总经理)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案发后,4名凶手随即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死刑。2000年4月2日德国波恩
  这起当时轰动全国的特大涉外灭门惨案很快结了案,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在了解了案情之后,普方先生88岁的母亲专门对话中国南京中级人民法院,老人做出一个让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表示不希望判4个年轻人死刑。
  “德国没有死刑。”老人解释说,“我们会觉得,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
  “在我们德国,这样的死亡只能让地狱增加一个痛苦或愤怒的灵魂,不会在天堂增加一个帮人的天使。”普方的弟弟说得更形象一些。2000年5月5日中国外交部
  在当时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有德国记者转达了普方家属希望宽恕被告的愿望。外交部方面回应“中国的司法机关是根据中国的有关法律来审理此案的”。最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4名被告的上诉,维持死刑的判决。2000年11月2日南京普方基督教堂
  屋外阳光灿烂,屋内光线昏暗,屋子前面的圣像前放置着上千根蜡烛。数百名虔诚之人聚集在此。
  在南京居住的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侨民在这里设立了纪念普方一家的协会,以此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状况。协会用募集到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学费,希望他们能完成中国法律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他们走上“感恩社会,充实人生”的道路创造机会。2009年的圣诞节南京东郊的国际学校
  这一举动默默延续了9年,虽然已有超过500名的中国贫困学生因此圆了求学梦,但它至今鲜为人知。记者采访了普方协会的代表。
  “如果普方还在世,那么普方家肯定是第一个参与的家庭。”德国巴符州驻南京代表处总经理朱利娅肯定地说。她是普方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和普方是同乡。她觉得这是纪念普方一家最好的方式。因为她相信,只有用宽恕的方式对待暴力,才是终止暴力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自己有个比较好的教育背景,就有了自己的未来和机会。”普方协会现任执行主席万多明努少用中文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有机会的话,人就不会想去做坏事,他会做好事,这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采用时间地点作小标题,体现了通讯的时效性,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B.本文时间空间转移快且范围广,便于对事件展开深入挖掘,并且能更好地表现事件产生的深远影响。   
C.虽然来自苏北的4个失业青年最终被判处了死刑,但是普方的家人认为不应该判处他们死刑,为此创立了普方协会来纪念他们。
D.本文最后一部分中的“这一举动默默延续了9年”和第一部分中的“这样的交往已经延续了好些年”相照应,体现了新闻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E.普方协会现任执行主席万多明认为纪念普方一家的最好的方式是用宽恕的方式对待暴力,资助贫困的孩子接受教育。
(2)普方一家被***后,他们的亲人希望宽恕4名***人犯,他们的朋友及同胞在南京建立了普方协会,其原因和目的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讯与消息的最大不同就是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请分析这篇通讯中对人物描写的作用和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普方协会的观点和做法,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E
(2)①他们认为死不能改变现实;②他们认为判处死刑无法使人产生向善的力量,用宽恕的方式对待暴力,才能终止暴力;③他们建立协会,是为了帮助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改善生活;④他们希望让贫困的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能回报社会。
(3)①文中对4个***人的青年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表明他们也是不幸者,这为下文普方的家人、亲友做出宽恕他们的决定作了铺垫;②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只有用宽恕的方式对待暴力,才是终止暴力的最好方式,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4)同意。①刑罚只能对人进行惩戒,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世界观;②普方协会遵循宽容感化的做法,能从思想上感动一个罪恶的灵魂;③他们帮助中国贫困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能使更多的人不因为愚昧野蛮而丧失人性,沦为罪犯。(如选择不同意,理由成立亦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问题。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了,叮叮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前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的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他现在怕忙了呢!”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该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虽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遗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话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这篇小说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 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21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英国作家福斯特在他的名著《小说面面观》里面说:“秘密是情节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没有理解力便不能够加以欣赏。” 小说家构思情节,往往先要系上一个或者若干个“结”,“结”又可以叫做“扣子”,也就是“秘密”。然后,小说家会把“结”一步一步打开,把秘密给读者宣示。系结和解结的过程可以是长河直泻,更可以是九曲回环,总之,是要让读者瞠目屏气、提心吊胆,不把作品读完不得安宁。小说对读者的诱惑力,与系结、解结的技巧大有关系。福斯特认为,缺乏鉴赏力或者漫不经心的读者,只是看故事,高素养的读者才对情节所蕴含的秘密加以深思。
  说到秘密或悬念,说到系结和解结,人们很容易想到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和西方现代的侦探小说。公案小说较早而有名的是明代的《龙图公案》(又叫《包公案》),后来被清代文人大大加工,写成《七侠五义》,一位叫做郑盦的尚书喜欢看,清代大学者俞樾为它写了一篇序,说“此《龙图公案》耳,何足辱郑盦之一盼乎?” 西方侦探小说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那可是风靡全球。而福斯特说,“我的自负心理使我没法喜爱他(柯南道尔)的作品”。实在说,以上两类作品当做消闲工具不坏,审美价值却不能说是特别高。难道说,这两类小说在系结、解结上下的功夫不多吗?不是。问题在于,它们着重于事件背后的秘密,而在揭示人性秘密上则显得深度不够。
  现代侦探小说的创始者是美国作家爱伦·坡,波德莱尔说他是“不可思议的魔术师”,同时又说,使他赢得有思想的人的欣赏的不是表面的奇迹,而是他对美的热爱,对美的和谐的认识,萧伯纳更把他与马克·吐温并列为美国两个最伟大作家。他的《泄密的心》,写一件***人案,一开始就是“紧张,非常紧张,紧张到了极点”。那个变态者自述谋***过程:如何拨开房门插销,如何用一个小时把头钻进门缝,如何因为不小心惊动了老者而在原地呆着纹丝不动,如何把老头拖到地上,用沉重的床身压死,肢解他的身躯,如何让警官相信什么特别的事情也没有发生……正如波德莱尔指出的,“没有人能够像爱伦·坡那样讲述人生和自然的例外”,而且讲得惊心动魄。但这个三千多字的短篇之所以不朽,并非因为写出***人的惊险,而在于写了老人的眼和变态者的心,写出了“眼”和“心”的冲突。这样,它不仅写出一个人的变态,还写出了社会的变态。
1.下列关于小说中“秘密”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秘密是一部小说情节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作品本身能够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
B.小说的秘密实质就是作者在进行情节构思时设置的一个又一个的“结”,读者阅读小说就是解开结的过程。
C.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和西方现代的侦探小说能够受到人们的喜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中“秘密”的魅力。
D.小说中秘密的设置必须是充满曲折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获得最大的艺术享受。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和西方现代的侦探小说在设置秘密上下的功夫比较大,但是这些作品也仅止于此,往往导致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
B.福斯特说他没法喜爱柯南道尔的作品,这是因为他认为柯南道尔的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并不很高。
C.波德莱尔对美国作家爱伦·坡在现代侦探小说的创作上评价很高,主要原因是爱伦·坡的小说在故事情节的构思上能够有新奇之处,因此称他是“不可思议的魔术师”。
D.萧伯纳更把爱伦·坡与马克·吐温并列为美国两个最伟大作家,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爱伦·坡作品的高度评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能真正的发现作品中的秘密,作为读者来说自身的鉴赏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B.设置秘密是小说情节构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一篇小说只要有了“秘密”就应该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因为他能够吸引读者。
C.阅读小说不能仅仅注重它的故事情节,不能只是看热闹,仅停留在表现形式的欣赏上,还应该深入领会作品的深刻意蕴。
D.由爱伦·坡的《泄密的心》我们可以看得出,真正不朽的作品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故事的惊险,主要的还是作品所揭示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
舒 婷
  ①不经意从一部日本畅销小说里读到:“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仿佛此时才觉得聚蚊如雷的市声,汹汹扰扰难以忍受,随即起来关窗。
  ②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被一支动听的民歌传颂着。老师带孩子们来到河边写生,孩子们问:“老师,河在哪里?”老师流下了眼泪。小时候他就在这河边摸鱼扑水练狗爬式,母亲挽着裤管淘米捣衣,河风送着整整一列船队。现在他的学生们看到的仅是一道小泥沟,连芦苇都渴死了。
  ③天然的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的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上级领导来了,才开闸放松辔头,暂现片刻龙腾虎跃的真身。如此观瀑布,跟看马戏团表演差不多。你便觉得那白花花流的都是银子,因而很是心疼。
  ④游湖和观瀑布毕竟不是日常生活,赞叹罢了,人都回到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里。浩淼的水,洛妃的水,大禹的水,“细雨轻烟”的水,“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水,水的神话,水的霓裳彩衣,水的冰清玉洁,都被人类一一解构。水的分子式是H2O,水源来自四通八达的管道,带着铁锈和漂白粉味儿。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水的乱世家族被温温吞吞封存在塑料瓶子里,随人们去旅行。谁敢“拨开青苔喝山泉”呢?哪怕随身带着黄连素片儿。
  ⑤大清早开了重重铁门,送孩子穿过城市去上学,不觉得缺了什么。夜半应酬或下班回来,半幅裙裾沾了尘灰是有的,但不会被打湿。和情人在马路上散步,如果鞋尖洇潮,不是刚过了一辆洒水车,就是谁家的污水泼到街上来。直到有一天,在菜市场上看到地摊上叫卖的塑料玫瑰,伧俗的染色花瓣上,竟然沾着几粒透明小球。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相信人们还没有完全忘掉这个叫做露珠的小精灵。
  ⑥永远不会滚动,永远不会干涸,永远不会作“鲛人泣”和“风度欲成津”的廉价塑脂露珠儿!
  ⑦玫瑰、茉莉、紫罗兰,需要什么香味均可招之即来,因为香精的品种越来越齐全。炎热的南方,人们买门票租棉大衣,参观室内冰雕,用人造雪堆雪人,孩子们以为,南极就是建在公园里的一座冰库。商人懒得精心复制露珠,因为它在工业社会里无从依附。甚至诗人也不再以露水蘸笔,生怕读者说他文艺腔,好酸。
  ⑧什么都可以仿造,就连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但露水的寂静之味,却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的。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悠远。其幽秘其清凉其浓淡深浅,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尝的。
  ⑨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朝露与夜霜、梦想的绿化和传说中的原始森林。在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的今天,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1.第③段中说“天然的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精简机构”是指什么?“瀑布都有了管教”,“有了管教”是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说:“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1)作者为什么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会有“赎罪”“愧疚”这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文章写河流、湖泊、瀑布等内容与写露珠之间的内在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写作者由一句话带来的感受,具有点明题目和引领下文的作用。
B.第④段列举了从古到今有关“水”的各种知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第⑨段说“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因为这些事物不如露珠更能给人带来美感。
D.文中“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水的乱世家族”“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等语句都包含贬义。
E.本文文风细腻含蓄,表达了美好的事物容易消逝,人们要及时珍惜的主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剃刀侠
木 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猪般喷射出来。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小说的主人公“剃刀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除了刻画“剃刀侠”“蓝翎爷”,还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写了剃刀侠***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0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走出自闭症怪圈
  每一万名儿童中至少有5人患有自闭症,研究者尚不了解自闭症的病因。“从前的说法是,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这是无稽之谈。”法兰克福大学儿童及青年精神病研究所所长弗里茨·保斯特卡说。现在人们确信这种病与遗传有关。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
  自闭症患者自我封闭。他们既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的回应。例如患儿埃迪,他常莫名其妙地跺脚、叫喊,而且往往一闹就是1个小时。父亲克里姆说:“我们无法让他静下来。”也许父母曾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也许是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总之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
  起初医生建议埃迪的父母送他去儿童疗养院,但埃迪要等2年才能得到入院治疗床位。心急如焚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康复疗法,于是请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来为孩子治疗。应用行为分析的发明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瓦尔·洛瓦斯。他早在1987年就宣称这种疗法取得了成功。保斯特卡说:“我们不应给父母打包票。”他认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疗效几乎是无法预知的。
  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父母与医生就像作拼图游戏那样将许多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组合在一起。小埃迪首先要学习说话,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并改善身体的运动机能。父母每周要带他作30小时的训练。
  母亲玛丽昂拿着一箱玩具和图片走到埃迪身边。“你的鼻子在哪儿?肚子呢?你叫什么名字?我是谁?拍一下小手。”她一口气说道。埃迪答对了所有问题。“太棒了!”母亲叫了起来,然后抱起孩子,托着他转圈。表扬非常重要,它能激发自闭症患儿学习的积极性。
  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患儿无法模仿他人的表情。意大利学者在1991年发现,特定的脑细胞使人具有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自闭症患儿的这种“镜像神经元”也许发育不良。埃迪必须靠图片学习正确地表达感情。喜怒哀乐各种面孔的照片能帮助他学习别人的表情。
1.从全文看,下面有关自闭症及自闭症治疗问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闭症表现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回应,不能将其归结于母亲的冷落,但与遗传有关。
B.自闭症是由于“镜像神经元”发育不良,导致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丧失的精神疾病。
C.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治疗自闭症的药物,一般人采用的办法是送患儿进儿童疗养院,但床位紧张。
D.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独特之处是教患儿做拼图游戏并培养他们实际的生活能力,父母每周要带他作30小时的训练。
2.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法兰克福大学弗里茨·保斯特卡认为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人们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并确信这种疾病与遗传有关。
B.患儿埃迪的父母也许曾经把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这些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无法让他静下来。
C.埃迪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医生能治疗自闭症,于是就找到了他。
D.表扬是行为分析疗法的重要内容,它能激发患儿学习的积极性,埃迪母亲的表扬方式主要是肢体语言。
3.根据全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人们确信自闭症与遗传有关,那么就有希望在将来通过婚前体检预测哪些父母可能生出自闭症患儿。
B.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为治疗自闭症找到了突破口,新疗法的诞生指日可待。
C.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而要培养自闭症患儿自立能力首先要培养语言能力。
D.随着科学的发展,改善自闭症患儿“镜像神经元”发育状况也许会成为未来治疗自闭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