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

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

题型:北京月考题难度:来源:
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答案
D
举一反三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

[     ]

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北京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 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 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题型:北京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回答1-2题:
1.我国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

①两大政策的变化是由于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②表明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③两种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社会总供给与需求失衡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④表明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国家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对4万亿元巨额投资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它属于财政支出 
②它属于财政收入
③能增强我国经济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有效刺激国内需求,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国家通过它可以实现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题型:山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年内央行第三次加息。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国的存贷款利率连续提高,将会  [     ]
①影响人们对储蓄方式数量的选择      
②增加人们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收益
③减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④刺激房地产开发和居民购房的同时走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题型:福建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幅度为6.5%,创三年来新高。通货膨胀成为中国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光关注的焦点。政府调控物价,可行的财政政策有

[     ]

①增加涉农补贴,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②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启动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分配格局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题型:辽宁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