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16分)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16分)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16分)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放在经费支出(亿元)
GDP(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10242
50.8
材料二
2006-201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⑴我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 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⑵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建设中。(12分)
答案

(1)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下降(2分);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势不容乐观(2分)。
(2)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建设中,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
④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驱动。
⑤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以上每点3分,答对其中任意4点,即可满分,即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本题以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节能减排主要指标为切入口,考查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回答第一问时不仅要领会材料一、二各自所包含的内容,还要注重找出二者的内在联系,还应将注释所反映的问题同样在答案中要有所体现。对第二问要注意题目的限定性,“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是必修1新教材中的新提法,值得关注,组织答案时,应将课本内容与材料有关观点结合起来,从措施上加以落实,注意对所学知识的取舍。
举一反三
2013年2月13日,我国确定“十二五”建筑节能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施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这一举措
A.能大幅度提高建筑质量
B.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C.能降低建筑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D.将促进人们对房产消费的热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发展
①可以促进我国农村私营企业发展   ②将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③有利于农村经营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④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年均增长7%的速度,要把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改革的红利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出谋划策。(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新老法)正式施行。
材料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把“常回家看看父母”写进了法律。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要,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与探亲休假的权利。
针对“常回家看看父母”这一点,打工者甲:法律真能让我带薪休假、帮我买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我一定常回家,打工者乙:谁不想幸福,不想父母妻儿?如果在落后的家乡能找到工作谁还出来打拼,打工者丙:谁听不出老爸“家里都好”的谎言?但为了给老板“好好工作”,平时也只好打个电话报平安了。
(1)根据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9分)
(2)结合材料二,用科学发展观阐述国家应如何破解材料所反映的老年人生存困境?(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材料一: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8分)
材料二:当年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环境恶化,从而被称为“雾都”。1952年12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蓄积在大雾中,导致两个月内一万二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更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乃至癌症。
这让古板的英国人痛下决心,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关闭城内污染企业、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建有大型环形绿地……。英国人用30年的时间治理环境污染,走出一条与城市经济社会和地理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治理之路。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借鉴英国经验,治理环境污染。(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