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新华社2013年11月15日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28分)新华社2013年11月15日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8分)新华社2013年11月15日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情况图表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52.57%,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已到80%。
材料二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材料三 湖北省襄阳市某地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建设思路,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注重挖掘和弘扬村落优秀历史文化,保持农村古朴元素和乡村原始特色;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美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不仅提升了生活品位而且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2)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城镇化建设的经验。(12分)
(3)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襄阳市某地区是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12分)
答案

(1)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4分)
(2)(12分)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强烈认同感。(3分)③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3分)④对传统文化要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3分)
(3)(12分)①根据乡村特色,按照“一村一景”进行建设,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②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综合考虑农村与农民等因素,推进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分)③一分为二看待乡村的历史文化,在扬弃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村落历史文化。(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的“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话题为背景,设置材料,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进行设题考查。
(1)考生在回答本小问时,首先要明确读图的步骤。首先要读表头,明确主旨。根据本题的表头我们可以明确该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情况;第二步是读内容,了解具体情况。通过本题的图示可以了解的信息是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第三步是读小注。本题小注表明了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的信息。
(2)考生在回答本问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该题的知识限定是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它包括传统文化的体现、传统文化的特征、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等知识点。根据本题的材料,“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要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其次”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特点;”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体现的是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即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3)考生回答本题时,首先要看清楚的是知识限定是矛盾分析法。“按照“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建设思路,保持农村古朴元素和乡村原始特色“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体现的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重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
举一反三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之所以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因为                 (   )
A.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B.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C.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D.教育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可以看出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元素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
(1)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4分)
(2)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客家人“根在河洛”,南迁过程中不同支系的客家人主体承袭了古河洛文化,也不断吸收和融合南方土著民族的古越文化和畲族、瑶族等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风格。客家文化的形成过程说明(    )
①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步走向趋同
③环境影响文化,文化创新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
④受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承担“落月”——我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重任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