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由 “2013年鲁迅文化奖颁奖盛典”4日晚在清华大学举办。当晚共颁出包括年度小说、年度诗歌等在内的12项大

(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由 “2013年鲁迅文化奖颁奖盛典”4日晚在清华大学举办。当晚共颁出包括年度小说、年度诗歌等在内的12项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 “2013年鲁迅文化奖颁奖盛典”4日晚在清华大学举办。当晚共颁出包括年度小说、年度诗歌等在内的12项大奖。
鲁迅文化奖是中国唯一以鲁迅命名的文化大奖。它以“为中国发现创造的力量”为宗旨,以“坚持公正与独立的评判”为原则,传播多元、开放、自由的价值观,提倡关怀社会、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的创作理念,以期为中国文化领域树立标杆、指引方向、凸显价值。该奖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
作为中国互联网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综合门户网站的创始者,搜狐素来以促进中国文化发展、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己任,鲁迅文化奖之设立,正是为此。文化奖既以鲁迅命名,必将继承先生之精神:于对象,则服务国人;于取向,则关注现实;于态度,则开放创新。
材料二:鲁迅先生作为文化思想界的昆仑巨擘,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一面屹立不倒的精神旗帜,他以洞悉世事的深邃眼睛,批判国民性的犀利笔触和刚直不阿的个性,“抉心自食,欲知本味”,拷问着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鲁迅精神”是一种百折不回、独立自强的人格精神,是中国人为生存、解放而奋斗的一种民族精神。鲁迅的“立人”,就是要培养这种民族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大意为,中国人历来安于现状,对于旧状况、老习惯,哪怕是腐朽没落的,总是心平气和的。委曲求全,对于新的机遇、新的创作总是愁眉苦脸,求全责备。
(1)阅读完上述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说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倡导什么样的文化创作精神?(12分)
(2)搜狐等互联网门户在传播中华文化有何独特作用?(2分)
(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8分)
答案

(1)(12分 )①时代精神,(1分)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面向现代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倡关怀社会、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的创作理念。(3分)②开放精神,(1分)应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面向世界,尊重文化多样性,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分)③创新精神,(1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实践中融入改革创新的精神,要面向未来,不拘泥于现状,把传统文化同时代精神相结合,革故鼎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3分)
(2)(2分)搜狐等互联网门户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8分)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分)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2分)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以设立鲁迅文华奖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通过材料把握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立足现实”,体现了我们要立足实践,提倡时代精神,要面向现代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开放创新”体现了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面向世界,尊重文化多样性,博采众长,以我为主的开放精神和面向未来,不拘泥于现状的创新精神。本题难度较大。
(2)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材料中强调了搜狐等现代媒体的作用,搜狐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起着巨大作用。它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类型的试题首先要注意回答理论原因,其次要回答现实意义。依据所学知识,考生要回答“三精一魂”等知识,还要回答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即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举一反三
(23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顶层设计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实现这种改革路线,就是要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下一步走向世界强国创造制度条件。
材料二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创新教育观念。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终身学习观念。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应当遵循的方法论原则。(1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的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说:“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是宝贵的创意资源,我们都要予以敬畏、珍惜。”他提醒说,如果一味把西方的标准当作自己的标准,会令中国设计师部分地丧失主体意识。只要对自己的文化保持充分自信,就能设计出大胆、新奇、令世界惊讶的作品。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  )
①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反对外来文化  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注入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 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②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淸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和其他戏曲一样,豫剧发展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欣赏需求逐渐趋向“短平快”。另一方面,文化主体和表演形式日益多元化、快捷化,电视网络的普及,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文娱生活方式。相比之下,豫剧所特有的程式化表演、缓慢板腔体节奏、格式化的故事情节,显得其时尚性和娱乐功能不够,与当代人的审美和欣赏需求存在差距。这启示我们发展豫剧要   
A.立足传统,坚持批判继承B.与时俱进,熔入时代精神
C.锐意创新,迎合人们需求D.博采众长.保持艺术特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题为《神剧不见了 选秀节目扎堆 暑期综艺不唱不行》的文章。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应该
①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以满足全体民众的需要为目标
③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④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创新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