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短片《和谐中国》,以《论语》中的三句警句概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述中国人民用30年时间加速发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短片《和谐中国》,以《论语》中的三句警句概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述中国人民用30年时间加速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短片《和谐中国》,以《论语》中的三句警句概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述中国人民用30年时间加速发展,迈进“城市文化时代”;“君子和而不同”,展现一天之内的每时每刻,中国现代城市都是如此丰富与多元;“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崇尚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遵崇社会伦理。从哲学角度讲,“从心所欲不逾矩”体现了 
①坚持量变与质变统一的观点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 
③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的观点  ④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举一反三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没有描写用飞机大炮打仗,《红楼梦》没有描写贾宝玉、林黛玉坐小汽车。可见(  )
A.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B.文学家讲究艺术形式,其作品内容容易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C.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D.人的思想意识总是变化发展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是正确的B.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正确的
C.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错误的D.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是正确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采桑子·重阳》是***同志抒发无产阶级人生观和战争观的壮丽诗篇。作者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是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
A.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B.秋色比春光还要美好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作者没有感受到战争的灾难和残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是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对为人处世经验的总结。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把孔夫子的思考和当代人的生存际遇相衔接,把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处世哲理,融解在一个又一个当代世俗生活故事之中,因此深受平民百姓的欢迎。
小题1: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于丹教授认为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这是因为(  )                    
A.遗憾的存在是种预先作出的安排B.人面对遗憾的存在是无能为力的
C.知道遗憾的存在就定能化解遗憾D.遗憾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小题2:于丹教授认为,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这说明(  )                                                  
A.不同的意识对人生的作用不同B.意识直接作用于每个人的人生
C.意识能改变缺憾和苦难的事实D.意识的作用不会受任何的制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网络热词有:玉树地震、卡廷事件、世博会、黑色旅游、炒蒜团、倒春寒、经济适用墓地、火山灰效应等,这些词语受到热议表明  (    )                                                                                                     
①人们的意识都是正确的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③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④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