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网络文学是指在网上发表并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继网络音乐、视频、游戏之后,网络文学已成为第四大网络娱乐类应用方式。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某校高

(14分)网络文学是指在网上发表并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继网络音乐、视频、游戏之后,网络文学已成为第四大网络娱乐类应用方式。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某校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网络文学是指在网上发表并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继网络音乐、视频、游戏之后,网络文学已成为第四大网络娱乐类应用方式。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某校高三年级同学们的关注,他们通过上网、辩论、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网络文学,获取了相关信息。
材料一 网络文学之认识
网络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同时具有互动性、原创性等特点,在满足受众个性需要的同时又以其巨大的利润空间刺激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专家预言,网络文学的发展,必将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使其成为我国的新型支柱产业。
(1)结合材料分析网络文学发展的经济学意义。(6分)
材料二 网络文学之期待
网络文学创作没有任何的门槛,作者的写作状态相当自由。这样可能会产生非常有思想的、犀利的、有独特表达和表现的好作品。但也会因为依靠点击率而谋利等原因,进行不正当竞争,造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出现大量的文化垃圾。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规范网络文学市场。(8分)
答案
(14分)(1)网络文学的发展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2分) 网络文学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分)网络文学的发展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
(2) 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2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2分)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2分)各类参与主体要承担社会责任,保证自己的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实践证明,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双百方针” 。
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
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
材料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有人认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材料一,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当基尼系数处于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基尼系数为0.5左右,无疑已超过了国际惯例的警戒线。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合理界限。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单位:%)
年   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财政收入
18.5
24.24
31
23.1
11.7
30.8
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
10.33
12.09
17.24
14.47
8.83
13.63
注:2010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材料三,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十二五规划强调的“四个更加注重”。
(1)针对材料二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有人认为,“民富”必须“国强”。但也有人认为,“国强”不一定“民富”。对此,结合财政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6分)
(2)结合材料二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谈谈国家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民富”。(4分)
(3)“国富”到“民富”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正义。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6分)
(4)“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靠财政,据此回答我国国家财政在经济生活中有何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某市政府承诺要为农民办八件实事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农村危桥改造工程已投入4500万元,完成改造38座,正在建设37座。让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市政府还积极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材料二:“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履行什么职能?除此职能外,政府还有哪些主要职能?(8分)
(2)该市政府为什么要履行上述职能?(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②OECD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进行系列税收制度改革,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材料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形成过程:

(1)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二,用“收入影响消费”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系列惠民措施的经济学依据。(12分)
(3)材料三中,“十二五”规划纲要形成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有哪些?(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