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谋篇布局时,用浓墨给就了一幅“民生线路图”。——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

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谋篇布局时,用浓墨给就了一幅“民生线路图”。——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谋篇布局时,用浓墨给就了一幅“民生线路图”。
——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将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人民币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
——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解决好医药这个世界性难题。
请从辨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应如何实现“民生路线图”中描绘的目标。(10分)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 (4分)②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自觉克服错误的意识。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并且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4分)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自觉地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1)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分)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的职能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鲜为人知的平遥、丽江等古镇在上世纪90年代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身价倍增,变成新兴旅游胜地。2009年我国各地世界遗产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如大运河文化遗址、丝绸之路等,而广东更是将“南海1号”和省内其他“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和文物,一起打包“申遗”。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各地积极进行“申遗”工作的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2010年9月份全国汽车市场价格总体呈小幅下降走势,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双双走低。自进入6月以来,车市的降价声一直没有中断过,目前绝大多数汽车销售市场都较冷清,前来购车的消费者明显减少。除了一些畅销的车型依然还需加价才能提到车外,以降价来促销的品牌已日益增多。销售企业以及车市经销商已经充分感受到产销环比下降的阵阵“ 凉意”。
如果你是一位汽车生产厂商,面对车市的降价声应该如何应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结合下列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在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材料二: “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是“十二五”规划应追求的目标。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上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对矛盾,我们既不能因为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也不能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旨在“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在年内出台以改变目前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
1.“民富”的实现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据此回答国家财政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何作用?(6分)
2.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必须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正义。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认真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的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当传统习俗日益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时,这春节的“旧瓶”便不断续上了时尚的“新酒”。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春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是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快门”。从“过年就是年夜饭”转向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从“过年买件新衣服”转向整个市场“春节经济”的诞生与拉动。眼下,年根将至,“春节经济”也已红红火火拉开帷幕,也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材料二:春节经济,很火很浪费。
近年来,春节消费的高档化风气越来越浓,有人这样形容:“春节经济,很火很浪费!”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拼命工作了一年的人们希望好好地“犒劳”一下自己,以便用更好的状态来迎接挑战。商家也瞅准这个时机,大打“亲情促销”牌,“让利”、“24小时打折”频繁轰炸,把人们在内心蓄积了一年的消费冲动全部激发起来。而结果是,不少人在消费冲动过后,发现自己陷入了 “透支”的尴尬境地。而燃烟花,放爆竹,逛庙会,亲人团聚,走亲访友等传统的春节活动也极容易造成奢侈浪费和环境污染。在新春佳节中节约能源,改变高耗能的生活习惯和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过一个低碳、绿色、不浪费的春节假期是现代人们的希望。“低碳春节”不仅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1)从“过年就是吃顿年夜饭、买件新衣服”到如今的“春节经济”,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会出现这样的变化?(10分)
(2)为了不让“春节消费”成为“春节浪费”,过一个“低碳春节”,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