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牟,世博会、碳减排与我们不期而遏。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碳减排,将引发经济、产业、科技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2010牟,世博会、碳减排与我们不期而遏。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碳减排,将引发经济、产业、科技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0牟,世博会、碳减排与我们不期而遏。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碳减排,将引发经济、产业、科技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某校高三(1)班同学在分组探究的基础上,以“世博’低碳”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专题交流讨论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低碳建筑的示范
第一组的同学展示了搜集到的上海世博建筑图片。他们发现,上海世博会建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展示了耒来城市建筑的设计理念。

(1)世博建筑的设计理念,给我们怎样的文化和哲学启示?低碳经济的起点
第二组的同学介绍说,世博会有句名言,即一切始于世博会。白织灯、缝纫机、蒸汽祝、火车头、电视机、电话机、电影,甚至巧克力、冰淇淋、汉堡包等都是在世博会土第一次展示的。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低碳理念与低碳成果,将从上海世博会出发,走向世界,成为开启并推遗低碳经济的起点。
(2)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我们应该怎样把握低碳经济发展的契视?低碳生活的样板
第三组同学认识到,成功举办一届低碳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践行低碳理念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深刻地影响我们个人未来的生活。
(3)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践行低碳理念政府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答案
(1)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其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的发展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
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4分)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2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2分)
(3)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2分)公民要树立责任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许昌市进行了深入而有意的探索和实践。首先从完善政策措施等方面入手,努力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使全市信访形势出现了可喜变化;其次实施了义教工程、危改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措施,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另外还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作为“民心工程”集中力量破难题、解民忧,有效地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中许昌市推进和谐社会的做法,是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0年3月5日—14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共2987名。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归国华侨代表35名;妇女代表637名,占代表总数21.33%,比十届妇女代表所占比例提高了1.09个百分点;来自一线的工人和农民代表人数高于上一届 ,其中有3名农民工代表。
材料二:近年来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涉及的都是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材料三: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审议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政治现象?(7分)
(2)根据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表(摘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日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
日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
2008.05
94.3
2009.01
86.8
2008.06
94.1
2009.02
86.5
2008.07
94.5
2009.03
86.0
2008.08
93.7
2009.04
86.1
2008.09
93.4
2009.05
86.7
2008.10
92.4
2009.06
86.5
2008.11
90.2
2009.07
87.5
2008.12
87.3
2009.08
88.0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能体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的主观预测,是反映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2008年我国GDP增幅由年初的10.6%降至12月的6.5%,从今年3月开始回升,8月已回升到8%)
根据表格结合经济知识,说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1992年始,我国确定每年的4月为全国“税收宣传月”,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在这17个年头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中 ,我国的税收宣传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公民对税法的遵从度也在逐年上升,税收法律观念也在不断加强,关心税收政策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下图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历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
年份
主题
年份
主题
2001
税收与公民
2006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2002
诚信纳税 利国利民
2007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和谐社会
2003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2008
税收·发展·民生
2004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2009
税收·发展·民生
2005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小康社会
 
 
   材料和图表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08年下半年公布的部分宏观经济政策:
2008.8.15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008.10.22
社会保障部对回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培训。
2008.10.17
上调扶贫标准,对年均收入1067元以下的农村人口实施帮扶政策。
2008.11.6
提高居民基本养老标准和农村最低保障、合作医疗水平。
材料二: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中国
4.6%
3.7%
6.5%
2.4%
发达国家
14.2%
11.3%
10.1%
6%
注:扩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对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有些是因为当年国家财力不够无法解决。
材料三:为了解决“民生欠账”问题,政府适时出台了以下措施: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和财政收入。②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整政府与居民之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让利于民。③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增加财政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扶贫资金,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四: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7分)
(2)有人认为,财力不足可以通过大力增加财政收入来解决。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8分)
(3)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7分)
(4)结合材料四,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哲学依据。(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