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就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王兆国说,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2010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就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王兆国说,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0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就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王兆国说,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修改后的选举法将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王兆国说,选举法草案起草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握方向,扩大民主;二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三是积极稳妥,分类处理。……根据常委会的工作部署,从2008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即着手研究选举法的修改,法工委会同有关方面组成调研组,先后到8个省(区、市)进行调研,并召开31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座谈会和中央有关部门座谈会,重点听取对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问题的意见;对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涉及的问题,深入分析、反复论证。在认真梳理代表议案建议、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
问:选举法草案起草工作遵循的原则和起草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2分)
答案
①“把握方向,扩大民主”体现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道理;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体现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道理或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道理;③“积极稳妥,分类处理”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最后形成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做法,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道理。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道理。(答到其中3点,即可给12分,回答其他哲理,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举一反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联系上述材料,简要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提出所包涵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温家宝总理说:“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试分析材料中温家宝总理这一论述的唯物辩证法依据(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年后上课的一天,某校高二(1)班开了一节主题是:“生命因奉献而崇高——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楷模沈浩”的时事课。
新闻链接一:沈浩,男,生于1964年5月,安徽萧县人,毕业于安徽省铜陵学院。6年前,沈浩放弃省城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欣然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前往条件艰苦的小岗村担任党委第一书记,被小岗村农民用红手印留任两届。6年来,他牢记宗旨,无私奉献,扎根农村,艰苦创业,组织村里修路通水,修建学校、医院和敬老院,让112户村民住进规划齐整的楼房新居,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纪念馆,发展生态旅游业……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2300元增长到6600元。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新闻链接二:2009年11月6日凌晨,沈浩同志与世长辞。组织追他认为“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倡导全国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向沈浩学习。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沈浩的先进事迹,全国各地掀起学习沈浩热潮。
课堂上同学们围绕沈浩事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参与其中。
(1)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请结合上述新闻链接,谈谈你对人生价值的感悟。(3分)
(2)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比例示意图(%)
时间
项目 
 
1997年
 
2007年
财政收入
10.95
20.5
企业赢余
21.23
31.29
劳动者报酬
53.4
39.74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给我们什么启示?(10分)
(2)专家指出,解决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必须在总量增长的基础上调整分配结构。其哲学依据是什么?(10分)
(3)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在分配问题上如何处理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三:
云南2010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预计全省小春粮食将因灾减产50%以上,甘蔗减产20%以上。灾区人们在积极组织自救,打井寻找水源,用新的科学栽种方式育苗,以便气候条件具备时随时移栽等。
(6)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如何看待农业生产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0分)
(7)百年大旱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影响,也有民生问题;抗旱救灾,不仅仅是国家政府所为,企业和每个公民都应当有所作为。请分析上述观点体现的经济道理。(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