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各地的楼市低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各地的楼市低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相应的,各地政府根据本地楼市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楼市销售的优惠政策集中解决:如上海出台每户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为80万元,成都市可异地申请公积金贷款,杭州推出买房可以办户口,郑州市出台20条救市措施等。然而“新政”出台已满月,房企仍是“跌跌不休”。市民反应最为强烈的是,不管政府政策如何,现在的房价与居民的收入还是不成正比,如果收入增加了,自然会积极购房。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哲学知识分析材料,说明怎样促进房地产的发展。(12分) |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房地产的发展,各地政府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推出相关的救市措施促进房地产的发展。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金融危机给我国房地产事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政府要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及时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的发展,减少损失。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房地产业及相关单位准确了解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可操性投资措施。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刺激消费都是外因,促进房地产的发展要趋利避害,加强国内政策的引导。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房地产的发展,既要分析国际形势还要考虑国内需求;政府拯救楼市,不仅要考虑到当前楼市的销售情况,还要考虑居民的实际购房支付能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面对中国楼市低迷的现状,各地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推行可行的政策; 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还要统筹兼顾,解决次要矛盾。政府的优惠政策是好,但是居民收入不高仍是制约购房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楼市“升温”。 (每点3分,原理2分,联系材料1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2008年11月8日晚,中国***胡锦涛与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通了电话。除向奥巴马当选致贺外,胡锦涛主席主要对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主张中美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享全球发展机遇表示赞赏;同时,胡锦涛主席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方愿同美方保持两国高层及各级别交往,继续开展战略对话,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妥善处理两国间的敏感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把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推上更高水平。对此,奥巴马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有关知识回答: 胡锦涛主席在谈到发展中美关系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妥善处理台湾问题?(8分) |
材料一: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我国共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测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其中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含量最高。三鹿奶粉出问题后,三鹿奶粉所有品类统统封存下架,国产奶粉销售全面下滑。同时问题奶粉还出口到了孟加拉、缅甸等东盟国家,影响相关行业产品出口。据悉,东盟各国可能考虑取消中国相关产品的免检入市。 材料二:2008年9月,除了因“三鹿奶粉事件”受处理的一批官员外,山西襄汾“9·8”溃坝等事故中也都处理了一些高层领导。有关官员被处理的密集程度、被处理官员的级别之高多年罕见,被媒体叫作“问责风暴”。 (1)请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实行问责制度的政治学依据。(6分) (2)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材料中企业的行为。(6分)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三鹿奶粉事件”对企业经营者的警示。(10分) |
(42分)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心,某校开展了以“迎国庆·话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该校高三(1)班同学通过访谈、网络、观察、查阅报刊等方式获取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1949年至2008年,我国GDP与人均GDP情况。
材料二 1949年至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100元增加到l5781 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50元增加到4761元,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80%和90%分别下降到37.9%和43.7%;建国初期,中国基本上是个农业国,到2008年,第一产业由l952年的51%下降为ll.3%,第二产业由20.8%上升为48.6%,第三产业则由28.2%上升至40.1%(注:2008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三大产业比重:第一产业1.8%左右,第二产业22%左右,第三产业76%左右)。 (1)请描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三条合理化建议 (6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 发,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探索,与时俱进,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并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民族地区的面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2)回首60年,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据此,有人认为“民族睦,国家兴;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民族之间就团结和睦。”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9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材料四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ll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i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l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简称“新中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在“双百”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们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 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央开展“新中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9分) |
(10分)思想政治 请考生在第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作答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 2009年11月底,中国与欧盟第12次***会晤在江苏南京举行,共同规划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2009年的系列会晤中,中欧***畅谈双边关系、经贸合作、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重点、热点议题,中欧关系的内涵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正如中欧在第12 次***会晤联合声明中指出,中欧关系有广泛的战略基础,中欧合作的重要意义日益突出。中欧之间增进互信,将对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带来重大影响 (1)简要说明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2)分析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的原因及意义。(6分) 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北京的一条街上同住三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因为住得太近,生意上的竞争很激烈。为 了抢生意,都想挂出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顾客。甲挂出的招牌是“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乙挂出的招牌是“全国最好的裁缝”。 丙裁缝眼看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心想两位同行挂出的招牌都大到 这份上了,我能说世界最好的裁缝?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在百思不得其解时,丙裁缝的儿子谈了他的思路:不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逆向思维,在广告词里的地域选择上应比“全国”“北京”要小得多。写的口气要比前两者小,但却达到以“小”欺“大”的效果。果然,根据他儿子的思路拟定的招牌一挂出,丙店从此生意兴隆 (1)根据丙裁缝儿子的思路,你认为丙店拟定的招牌广告词应是什么?(4分) (2)请写出逆向思维的三种方法。(6分) |
(32分)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身边的小事做起。 材料一 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于9月22日举行,活动倡导人们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以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同样运送100名乘客,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汽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减少近9倍,节省油耗约5倍,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多的可降低15倍左右。 材料二 为了降低碳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首次提出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量化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注:低碳经济: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1)现实生活中,你会选择“有车”还是“无车”?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论证你的选择。(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8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10分) (4)节能减排呼唤全民行动,请你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事例。(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