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30年来中国GDP统计图注: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1978年第十,2000年第六,2008年跃居第三。材料二:        我国主要农产

材料一:       30年来中国GDP统计图注: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1978年第十,2000年第六,2008年跃居第三。材料二:        我国主要农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30年来中国GDP统计图

注: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1978年第十,2000年第六,2008年跃居第三。
材料二:        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世界排名
 
谷物
籽棉
花生
甘蔗
肉类
茶叶
水果
1978年
2
3
2
7
3
2
9
2008年
1
1
1
2
1
1
1

材料三: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农产品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30年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锁定土地与农民。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产生上述经济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的认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逐年增长,特别是1995年以来增速更快,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材料二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成效显著。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关注土地和农民问题,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说明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解析
第(1)小题的第一问是一道统计图表解读题,答题时应主要从纵向分析我国GDP、农产品世界排名的变化情况;回答第二问时,要明确从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要围绕改革开放政策来思考原因。第(2)小题设问限定的知识有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农民创造了家庭承包制,这一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里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看,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施政治领导,这一政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举一反三
材料一: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双百”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敢于胜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材料二: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拓展学习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把“双百”人物评选活动的成果转化为爱党、爱社会主义、爱改革开放、爱伟大祖国、爱中华民族的坚定意志,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1)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分析为什么说“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8分)
(2)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的道理?(8分)
(3)“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体现意识活动的特点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市对青少年问卷调查显示,08年奥运会上,当中国国旗升起的时候有95%的青少年感到骄傲自豪;公交车上,如果看到老弱病残,93%的人会主动让坐;86%认为做人要诚实守信。但有83%的人闯过红灯并认为这是小事,谈不上违法。
辨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各种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党和国家总是尽最大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在这过程中有人会因此而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对上述内容你是如何认识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十七大报告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成为本次大会的提出亮点。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有人说“改革就是要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就是要让阳光照到每一个人身上。”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2008年我国需要就业的人员增加到25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1100万,上年未能实现就业的城镇人口1100万人,主辅分离和产业结构调整约有300万人需要换岗。受世界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2008年我国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大幅减速,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部分企业减产、停产甚至***。
材料二  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在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发表文章《明确任务优化创业环境》。文中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整体提升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创业带动就业率,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据此谈谈政府促进就业有什么经济意义。
(2)你认为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3)从国家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政策中,我们得到什么哲学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