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材料一:  图表1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图(单位:亿元) 注:(1)发达国家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份额一般为30%~40%。 (

(14分)材料一:  图表1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图(单位:亿元) 注:(1)发达国家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份额一般为30%~40%。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
材料一:  图表1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图(单位:亿元)
 
注:(1)发达国家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份额一般为30%~40%。
(2)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较少,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要依靠外商或进口。
        图表2 苏南、苏北、苏中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比例(%)

材料二: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产值l万亿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这必然给江苏经济带来增长方式的改变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打造“中国创造”最重要的棋子。
(1)图表1、图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江苏如何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4分)
(3)根据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分析江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谋划。(6分)
答案
(1)图表1说明近年来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持续增长,是推动江苏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江苏高新技术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2分)
图表2说明江苏高新产业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苏南地区发展势头迅猛,而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发展比较落后。(2分)
(2)①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水平。
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江苏高新产业的区域平衡发展。
③增强研究和开发能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④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人才培养。
(答出1点给1分,答出4点给4分)(如从其他角度回答,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促进江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拓展江苏经济的发展空间,促进江苏经济的腾飞。(2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2分)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和关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是人才。(2分)
(如从其他角度回答,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属于较典型的图表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必须学会识图,明晰图示是解答问题的前提。有时图表还附有相关的说明文字,这些说明文字对解题起着提示作用,审题时不要忽视表头和表后的文字说明。其次,正确提炼和揭示材料所反映的有用信息及内在联系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它们或反映重大时事,或反映现实热点,及时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是政治科高考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础知识是解答问题的保证。把图表包含的有用信息与所学教材知识相结合,对材料进行理论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结论。
举一反三
(9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欧元升值,我国对欧盟出口增加,贸易顺差有所扩大。欧盟不断要求我国增加从欧盟进口,并对我国出口设置很多限制(如对我国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提起反倾销诉讼、设置技术壁垒等),中欧贸易摩擦进一步扩大。欧盟还和日本、美国一起要求我国改变汇率管理体制,促进人民币升值。
(1)汇率变化会影响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水平。请简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3分)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扩大对欧盟的出口。(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循环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含义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技的大系统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这一观点在当前全球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应该怎样发展“循环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石油是我国相对短缺的资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油气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由于供需矛盾突出,国内油价大幅上涨。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受石油资源制约的现状,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收购海外石油公司和合并开发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石油资源,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我国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
(2)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有什么经济意义?(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1分)材料一:根据广东省的统计,2005年广东全省民工短缺超过百万。以往的用工大市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市都面临5万至20万不等的用工缺口。涌动多年的珠三角“民工潮”骤变为“民工荒”。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地区的企业也普遍存在劳工紧缺情况。
材料二:根据调查,许多企业,特别是对劳动力需求最为迫切的制衣、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小企业,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低、企业利润率过低,缺乏承受提高工资待遇的能力。但持续的劳动力短缺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设法压缩固定支出,以节约成本。此外,不少企业开始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产生“民工荒”的原因。(8分) (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民工荒”的问题?(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一些去寺庙烧香的人,祈求神灵保佑的目的主要是:身体健康和财运亨通。他们还自称:“心诚则灵。”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来分析这一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