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答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活动要有法律来保障。(1分)
(2)但是法律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法律的制定及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3分)
(3)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1分)
解析
本题考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活动要有法律来保障。”这一认识。
回答时分三个层次:首先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要受法律的约束与保障,同时指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次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样需要道德,最后要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法律与道德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举一反三
材料一:在河北承德普陀宗嵊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140多年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史册中展现民族凝聚力的光辉篇章。
材料二: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过了非凡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60周年国庆大典上,天安门广场矗立起56根寓意平等、团结、和谐的民族柱。正面分别绘制身着节日盛装的56个民族男女载歌载舞图片,背面为该民族的吉祥图案和民族名称。
(1)请说明三则材料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及其重要性。(6分)
(2)分析说明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4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说你对加强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以及我们应怎样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09年12月19日,经过长达13天的激烈争辩和争吵,有192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沉重落幕。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大相径庭,会议最终只公布了一份由包括中美在内的26个主要国家达成的没有具体减排目标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材料二: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节约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材料三:低碳经济时代下,中国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产业,国内一些企业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味削减治污成本。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在一定时期还是以煤为主。工业生产技术落后加剧了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
材料四:本世纪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在2020年达到几个目标,包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核能,提高工业科技水平等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也被置于重要位置。胡锦涛也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材料二、三、四反映了经济生活哪些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9分)
(3)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应对“低碳时代”?(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图表
1978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15.7%
17.1%
15.9%
12.07%
10.85%
11.3%
10.98%
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日本1999年为54.18%,美国2000年为58.31%,德国2000年53.84%,英国2000年为55.27%。
材料二 
(1)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
(2)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问题?(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978年到2008年我国GDP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
 
全国GDP(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3624
138
405
2008
300670
4761
15781
增长幅度
82.97倍
34.5倍
38.97倍
材料二 中国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上海人均GDP达到65473元,贵州则只有6742元,相差近10倍。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甘肃的2.42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甘肃的4.3倍。2009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2)结合所学内容,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4月1日,“税收·发展·民生”座谈会在国家税务总局举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在讲话中说,今年全国税收宣传月的主题是“税收·发展·民生”。这个主题比较直观地表述了税收、发展、民生三者的关系,阐明了税收服务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的内涵,体现了税收的职能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和对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年4月是第18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围绕“税收•发展•民生”主题,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级税务机关将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请你模拟一次校园税收宣传活动。
(1)写出宣传的主题或宣传口号。(2分) 
(2)策划宣传的形式。(3分)
(3)列出宣传的主要内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