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实现民主监督的一种方式,从2003年的孙志刚案,到“躲猫猫”事件以及此次“钓鱼执法”事件,网络舆论对推动公共事件逐步解决,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发挥了积极作

网络是实现民主监督的一种方式,从2003年的孙志刚案,到“躲猫猫”事件以及此次“钓鱼执法”事件,网络舆论对推动公共事件逐步解决,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发挥了积极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网络是实现民主监督的一种方式,从2003年的孙志刚案,到“躲猫猫”事件以及此次“钓鱼执法”事件,网络舆论对推动公共事件逐步解决,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注意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重性。
请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认识和利用网络舆论?
答案
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1分)对待网络舆论应该兴利除弊,运用法律和道德加以规范,使“利”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促进社会的进步。(2分)
作为公民要正确分析网络舆论,利用网络舆论促进社会进步,做文明有素养的网民。(1分)总之,对于网络舆论的认识和利用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
解析
本题属于限定性主观题,考查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答题的关键是审材料时抓住关键词句,作答时注意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与这一哲学观点紧密结合。
举一反三
2009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新中国六十华诞。
60年前,***把执掌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理论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前进;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60年来,“赶考”路上变化巨大,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了一份高分答卷。
(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分)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徐州市某镇政府响应上级有关部门号召,决定在本镇开展养殖业。但是,大学生村官小张及大部分村民认为本地区离市区较远且没有养殖经验,不适宜发展养殖业。他们根据本地区自然环境优美, 在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聘请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办起了“农家乐-农村休闲观光游”项目,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1)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4分)
(2)大学生“村官”小张的做法是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对外开放日,高二(1)班开设了一堂以“与父母对话”为主题的班会课,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到班参加交流。
在班会活动中,不少学生纷纷表达了想对父母说的话,王海同学说:“爸爸妈妈,你们什么都好,就是总干涉我交友的权利,不让我与问题学生交往。”
不少家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杜刚同学的爸爸说:“江苏的新高考方案,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道德品德或公民素养达不到‘合格’,不能填报高校志愿,我们做父母的不能仅仅看到子女的成绩,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现在的高二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上来不得半点偏差。”
(1)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对王海同学的话进行评析。
(2)请指出杜刚同学的爸爸重视孩子思想问题的唯物论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0月16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开幕式上强调,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我们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1)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现了联系的哪些观点?(6分)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说明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的必要性。(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6月12日,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召开,发出“五严”禁令,决心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秩序。某校高二(6)班同学以《自主学习 健康成长》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通过探究同学们了解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和书面家庭作业量。《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请分析说明《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所蕴含的唯物论道理。(6分)
通过探究同学们获得:某同学“十一”长假期间的学习、生活安排及实际效果。
主要安排
实际效果
利用“十一”长假恶补数学
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影响
每天安排2小时打篮球或者上网
由于约束不了自己,常常打篮球或上网超过4小时
实施魔鬼瘦身计划(每天主要吃水果和喝水)
体重有所下降,同时患上了轻微的厌食症
根据要求,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怕苦、怕累、怕影响学习,应付任务,收获不大
(2)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已学观点,分析该同学假期安排与实施中的得与失。(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