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下列A ~ 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 (2)C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分)下列A ~ 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 (2)C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3)关于D实验,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4)若用E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 。 (5)F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写出导致气球变小的化学方程式 。 (6)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字母)。 |
答案
(1)氢气(H2); (2)作对比或对比实验; (3)④ ; (4)浓硫酸; (5)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B |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1管为氧气,2管为氢气。 (2)由于烧杯②会变色,而烧杯③不会变色,故可说明酚酞在空气中不会变色,即可起到作对比或对比实验的作用。 (3)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①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不能漏气,否则测量结果不准,故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实验前要夹紧止水夹,防止瓶内空气受热逸出,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 ③一定要等到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瓶内气体仍受热膨胀,压强变化较小,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 ④由于教室中的学生较多,故其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相对较少,而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若选用教室内的空气进行试验,则最终测量到的氧气的体积会小于空气的1/5;故选④。 (4)除去O2中的水蒸气,就要用到干燥剂,而由于E洗气瓶中能盛放的是液体干燥剂,结合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特点可知,应选浓硫酸作为干燥剂。 (5)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要先滴氢氧化钠溶液,则瓶内二氧化碳气体会被消耗,瓶内压强变小,气球变大;而生成的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即Na2CO3+2HCl=2NaCl+H2O +CO2↑,故再向瓶中滴加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变大,气球变小;故现象为:气球先变大再变小。 (6)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故B实验是错误的,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点评:此题是以图示的形式,综合考查了正确判断实验现象及规范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的能力的综合题,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
举一反三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 B.水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 | 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
|
图是同学们设计的储气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导入,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 | B.取用气体时,通过控制止水夹a、b,可将气体顺利排出 | C.气体被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 | D.该装置也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
|
下列装置或操作肯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图所示实验是我们所熟悉的。
(1)图甲所示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瓶中氧气的体积 | E.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同学们用乙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果a、b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与分别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的结果 (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 (3)再用丙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了多个结论。 ① 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依据的现象是 。 ② 整个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有 。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或记录中正确的是A.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深入试管,木条不能复燃 | B.室温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固体不溶解 | C.向蒸馏水中滴入2—3滴植物油,搅拌,植物油完全溶解 | D.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得木炭,红棕色会消失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