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了二个有关铁的实验。实验一: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如下

(12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了二个有关铁的实验。实验一: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如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了二个有关铁的实验。
实验一: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如下图:

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

(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4)F装置的作用是                                                 
实验二: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反应(铝热反应)
实验装置如下图:

图中纸漏斗由两张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点燃镁条后观察到的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细沙中。
实验后老师作了如下提示:实验中镁条和氯酸钾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单质铝与一氧化碳有相似的         (填“氧化”或“还原”)性。
实验后同学们对金属与金属氧化物间的反应产生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任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都能反应吗?
同学们在请教老师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取Zn、CuO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黑色粉末变成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无色。
Zn和CuO能发生置换反应。
实验2
取Mg、CuO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   色。
 
            
实验3
取Cu、Fe2O3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粉末无变化
Cu、Fe2O3不能反应。
【实验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有些能反应,有些不能反应。
【反思拓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规律和金属与     的反应相似。
答案
(12分)实验一  (1)2NaOH+CO2=Na2CO3+H2O    
(2)证明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   干燥一氧化碳气体 
(3)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4)  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尾气处理 
实验二
2Al+Fe2O3 2Fe+Al2O3      还原      红     无   
镁与氧化铜能发生置换反应       盐溶液
解析
分析:实验一:
(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与水;
(2)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浓硫酸具有很好的吸水性;
(3)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生成物考虑;
(4)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实验二:
实验装置如下图:根据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写出化学反应式;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实验方案:实验1:根据结论:Zn和CuO能发生置换反应.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2:根据现象写出结论.
解:实验一
(1)根据化学方程式:
可知,有CO2生成,B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反应式是: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2)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而C装置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已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制取CO过程中产生的水,得到干燥的CO;
故答案为:证明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干燥一氧化碳气体;
(3)E装置中的氧化铁在CO的还原作用下,由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的铁粉.
故答案为: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4)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可以用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点燃尾气,是因为过量的有毒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所以要进行尾气处理.
故答案为: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尾气处理;
实验二
实验装置如下图: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我们可以据此写出化学反应式:2Al+Fe2O32Fe+Al2O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在该反应中铝也是得到氧的物质,所以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2Al+Fe2O32Fe+Al2O3、还原;
实验方案:
实验1:根据结论:Zn和CuO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置换出铜单质.故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红;
实验2:根据现象: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氧化铜变成了铜单质,镁与氧化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无、镁与氧化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反思拓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规律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将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置换出来,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相似.故答案为:盐溶液.
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如何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以及实验设计等问题,要同学们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再可做好此题.此题难度较大.
举一反三
(5分)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B装置的作用是      ; 
(3)实验后要从硬质大试管的剩余固体中回收金属铜,写出操作步骤(要求过程中要用到“湿法冶金”的原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⑴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⑵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为什么?
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成份的几种可能情况,填写下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分)请分别写出下列三个化学实验得出的结论:

实验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做钠在氯所中燃烧的实验时,钠完全反应后,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来吸收过量的Cl2,但不能完全吸收。如何处理残余的Cl2呢?同学们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
向上述集气瓶中滴入石蕊溶液,发现溶液显红色。由此想到,选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Cl2,效果会怎么样?
【查阅资料】
氯气是黄绿色有毒气体,溶于水,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设计与实验】
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做对比实验,如下图所示:

(1)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要先检验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再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分别注入充满Cl2的集气瓶;
(3)充分吸收Cl2后,打开弹簧夹,观察进入两个集气瓶内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
【结论与解释】
(1)甲实验中,Cl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Cl2与NaOH易发生化学反应。
(3)分析实验现象得知,用碱性溶液比用水吸收Cl2的效果_________(填“好”或“差”)
【交流与反思】
(1)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Cl2的水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
C.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D.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