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同学以“探究常见金属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所用药品】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大小形状都相同的Al、X、Cu三种金属。【实验记录】  A

某校同学以“探究常见金属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所用药品】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大小形状都相同的Al、X、Cu三种金属。【实验记录】  A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校同学以“探究常见金属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
【所用药品】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大小形状都相同的Al、X、Cu三种金属。
【实验记录】
 
 
Al
X
Cu
现象
开始时
几乎无气泡产生
产生气泡速度慢
无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
产生气泡速度快
产生气泡速度慢
无气泡产生
【分析与结论】
(1)实验开始时,铝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铝表面产生气泡且速度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在操作实验时缺少的一个操作步骤是                             
⑵三种金属的化学性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⑴铝在常温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
用砂纸将金属表面打磨光亮  
⑵铝、X、铜
解析
析: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大小形状都相同的Al、X、Cu三种金属,由表格中的形象可知:
(1)实验开始时,铝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硫酸与其表面氧化物薄膜反应;一段时间后,铝表面产生气泡且速度快,写出铝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以金属在使用应先打磨表面的锈;
(2)由反应形象,可推测三种金属的化学性质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
(1)实验开始时,铝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铝在常温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一段时间后,铝表面产生气泡且速度快,写出铝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在操作实验时缺少的一个操作步骤是:用砂纸将金属表面打磨光亮;(2)由表格中的反应形象,可推测三种金属的化学性质由强到弱的顺序:铝、X、铜.
故答为:(1)铝在常温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2Al+3H2SO4═Al2(SO43+3H2↑;用砂纸将金属表面打磨光亮  
(2)铝、X、铜
举一反三
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甲组实验:
① 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 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向B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③ 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组实验:
【资料】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均极易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在c右端的导管口套一个气球,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浓盐酸,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浓硫酸,有HCl气体产生,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气球微微鼓起。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
② 关闭a,将A中的药品替换为NaOH固体和浓氨水,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一段时间后关闭a,B中集气瓶内有白烟产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关闭c打开b,B中导管内的液面无任何变化。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列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问题。

(1) 操作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     ▲           ▲        ▲   ;若在操作②结束后发现溶液仍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     ▲     
(2) 实施操作③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直到        ▲         时停止加热;
(3)计算精盐的产率是         ▲        (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4)若精盐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        (填字母序号)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过多
D.转移精盐时,蒸发皿中有残留的固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某中学同学学完第十一单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设计了如下科学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猜想与假设:①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少了,反应就发生了;②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肉眼能看到新物质的产生(例如,有沉淀或气体),反应才发生。
(3)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请结合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H2SO4 + Ba(NO32 = BaSO4↓+ 2 HNO3
②稀硫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

H2SO4+ K2CO3 = K2SO4+ CO2↑+H2O
③稀盐酸溶液中先加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并不褪色

④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
有白色沉淀

⑤氯化铵溶液中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并用湿的红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的红石蕊试纸变蓝

(4)解释与结论:
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①中有Ba2++SO42- →BaSO4↓,②中有H+ + CO32- → H2O + CO2↑,③中有H+ + OH- → H2O,④中有          ▲           ,⑤中有            ▲                    ,从而使化学反应得以发生。
经过分析,同学们得出的结论,猜想       ▲       正确。
(5)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之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Ca2+、HCO3-、NH4+三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合适的“      ”内,使其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6)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t℃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和溶剂B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g
在溶剂B中的溶解度/g
AgNO3
170
86
Ba(NO3)2
9.3
97.2
AgCl
1.5×10-4
0.8
BaCl2
33.3
约为0
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2AgNO3 ="2AgCl↓+" Ba(NO3)2,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了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如右图所示)的无色液体.询问老师得知,实验室的黑色粉末只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五种可能.为了鉴定这两种试剂,该同学将黑色粉末与无色液体混合,发现立即产生气泡.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黑色粉末和无色液体可能的成分分别作出一种猜想:
  
黑色粉末
无色液体
猜想
  
  
  (2)你做出上述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验证上述猜想,你设计的实验是:____;
  若你的猜想正确,实验应得到的现象是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
B.蜡烛在燃烧前由固体变为液体
C.将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可以变浑
D.吹灭燃着蜡烛产生的白烟主要是二氧化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