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进行猜想] 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Ca(OH)2、Na2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提出问题] 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 Ca(OH)2、Na2CO3、CaCO3等成分。样品中可能含有Ca(OH)2、Na2CO3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实验过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溶液C中加入酚酞的现象I为 。 (2)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产生固体,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方程式为 。 (3)向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证明C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 [实验结论] 该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能确定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序号)A.CaO | B.NaOH | C.Ca(OH)2 | D.Na2CO3E、CaCO3 |
|
答案
[进行猜想] CaO + H2 O ="==" Ca(OH) 2 、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 [实验过程] (1) 过滤 。 酚酞溶液变红 。 (2) 碳酸钠 , Na2CO3+ CaCl2 ===CaCO3↓ + 2NaCl 。 (3) 取溶液 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钾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实验结论] D 。(填序号) |
解析
[实验结论]BD 分析:[进行猜想]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 [实验过程] (1)浊液分离成固体B和溶液C,过滤的使用范围就是把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酚酞遇碱变红. (2)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3)检验物质一般选用生成沉淀或者气体的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实验结论]根据流程图分析,判断哪些是肯定存在,哪些是可能. 解答:解:[进行猜想]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故答案为:CaO+H2O═Ca(OH)2,2NaOH+CO2═Na2CO3. [实验过程] (1)浊液分离成固体B和溶液C,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符合过滤的使用范围;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可知,酚酞遇碱变红.故答案为:过滤,酚酞溶液变红. (2)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只有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碳酸钠,Na2CO3+CaCl2═2NaCl+CaCO3↓. (3)检验物质一般选用生成沉淀或者气体的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答案为:取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样品溶于水后,烧杯内壁发热,说明有氧化钙或者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较多热量,氢氧化钠是溶解放热;过滤得到固体B,说明B是碳酸钙(这个碳酸钙可能是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结果,也包含氢氧化钠变质后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结果;溶液A中加入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由于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所以在溶液C中无碳酸钠剩余,当酚酞呈现红色时说明有碱性物质存在,由于加入的氯化钙对应沉淀,所以A中无氢氧化钙溶液,所以C处只能是氢氧化钠存在..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BD. |
举一反三
某校同学以“探究常见金属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 【所用药品】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大小形状都相同的Al、X、Cu三种金属。 【实验记录】
|
| Al
| X
| Cu
| 现象
| 开始时
| 几乎无气泡产生
| 产生气泡速度慢
| 无气泡产生
| 一段时间后
| 产生气泡速度快
| 产生气泡速度慢
| 无气泡产生
| 【分析与结论】 (1)实验开始时,铝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段时间后,铝表面产生气泡且速度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在操作实验时缺少的一个操作步骤是 ⑵三种金属的化学性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______。 |
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甲组实验: ① 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 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向B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③ 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组实验: 【资料】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均极易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在c右端的导管口套一个气球,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浓盐酸,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浓硫酸,有HCl气体产生,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气球微微鼓起。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 ② 关闭a,将A中的药品替换为NaOH固体和浓氨水,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一段时间后关闭a,B中集气瓶内有白烟产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关闭c打开b,B中导管内的液面无任何变化。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 |
(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列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问题。
(1) 操作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 ▲ 、 ▲ 、 ▲ ;若在操作②结束后发现溶液仍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 ▲ 。 (2) 实施操作③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直到 ▲ 时停止加热; (3)计算精盐的产率是 ▲ (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4)若精盐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 (填字母序号)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过多 | D.转移精盐时,蒸发皿中有残留的固体 |
|
(10分)某中学同学学完第十一单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设计了如下科学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猜想与假设:①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少了,反应就发生了;②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肉眼能看到新物质的产生(例如,有沉淀或气体),反应才发生。 (3)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请结合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①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 ▲
| H2SO4 + Ba(NO3)2 = BaSO4↓+ 2 HNO3
| ②稀硫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
| ▲
| H2SO4+ K2CO3 = K2SO4+ CO2↑+H2O
| ③稀盐酸溶液中先加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并不褪色
| ▲
| ④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
| ⑤氯化铵溶液中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并用湿的红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 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的红石蕊试纸变蓝
| ▲
| (4)解释与结论: 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①中有Ba2++SO42- →BaSO4↓,②中有H+ + CO32- → H2O + CO2↑,③中有H+ + OH- → H2O,④中有 ▲ ,⑤中有 ▲ ,从而使化学反应得以发生。 经过分析,同学们得出的结论,猜想 ▲ 正确。 (5)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之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Ca2+、HCO3-、NH4+三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合适的“ ”内,使其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6)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t℃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和溶剂B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 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g
| 在溶剂B中的溶解度/g
| AgNO3
| 170
| 86
| Ba(NO3)2
| 9.3
| 97.2
| AgCl
| 1.5×10-4
| 0.8
| BaCl2
| 33.3
| 约为0
| 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2AgNO3 ="2AgCl↓+" Ba(NO3)2,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 |
某同学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了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如右图所示)的无色液体.询问老师得知,实验室的黑色粉末只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五种可能.为了鉴定这两种试剂,该同学将黑色粉末与无色液体混合,发现立即产生气泡.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黑色粉末和无色液体可能的成分分别作出一种猜想: (2)你做出上述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验证上述猜想,你设计的实验是:____; 若你的猜想正确,实验应得到的现象是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