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①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溶于水,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②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铁粉获得少量铜③将氧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①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溶于水,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②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铁粉获得少量铜③将氧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①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溶于水,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②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铁粉获得少量铜
③将氧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铜网的试管获得纯净二氧化碳
④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镁粉和铝粉
A.②③④B.②④C.③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考点: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①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
②铁比较活泼可以和铜盐反应.
③二氧化碳不能和铜发生反应.
④镁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解答:解:①因为NaCl和KNO3都是易溶于水的,所以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错误.
②铁比铜活泼,可以和铜盐反应置换出单质铜,所以可以获得少量铜,正确.
③灼热的铜网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吸收氧气,而二氧化碳不会和铜反应,所以可以除去氧气,正确.
④镁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二被除去,铜不活泼不能和盐酸反应,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除杂分离的试题,关键要对物质的性质熟悉,才能准确解答.
举一反三
(9分)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
(3)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_________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___________ (颜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回答:
①烧杯中___________ (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生成物是红色固体和无色气体。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因此猜想生成物里有一氧化碳和铜,还可能有CO和Cu2O。又知Cu2O和常见的酸(HNO3除外)反应生成Cu2+和Cu。为此,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
(1)探究气体中是否有CO气体:
甲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将气体干燥后,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未反应完的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乙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再点燃。
①甲同学实验后如果有________色固体生成,说明一定有CO气体;
②上述两种方案中可选用的一种气体干燥剂是________;
③从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你认为上述两种方案中________同学的方案更好,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
①在如下方案中:a.上网查询    b.实验    c.请教老师    d.猜想
你认为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
②请你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检验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化学反应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人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 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甲认为黑色颗粒是________,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________或________,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
【实验探究】 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指定容器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
装置

铁钉生锈条件探究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主要作用
试管中的水:
使铁生锈的物质之一
量筒中的水: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被抽出的水的体积约量筒中水的总体积的1/5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选项
A
B
C
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考前复习,小芳打算把厨房中盛有淀粉、NaCl、Na2CO3、NaHCO3的调料盒贴上标签。中考结束帮妈妈做家务。请你帮助小芳完成如下探究过程:
实验准备工作:将四种调料盒编号为A、B、C、D
(1)取四种白色固体各少量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充分振荡。通过实验将B盒贴上写有      的标签
(2)取A、C、D各少量于试管中,实验记录如下,填齐下表:

编号A的调料盒为      
(3)查阅资料:
资料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2:
(4)依据资料,帮助小芳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来区别NaHCO3和Na2CO3
实验方案1:小芳拟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洁净试管中的物质为碳酸氢钠,小芳观察到的现象有                                             

实验方案2:取两种待检测样品制成20oC的饱和溶液,取两种饱和溶液适量分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写出实验现象和对应结论)。
实验方案3:设计下列实验请填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两个试管各加足量且相等的稀盐酸,试管上系的气球里各装入106克 两种白色粉末,同时倒入盐酸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