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废旧干电池能有哪些利用价值?为此,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探究课题】探究废旧干电池内黑色固体的部分成分.【查阅资料】所探究的废

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废旧干电池能有哪些利用价值?为此,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探究课题】探究废旧干电池内黑色固体的部分成分.【查阅资料】所探究的废

题型:德阳难度:来源:
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废旧干电池能有哪些利用价值?为此,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课题】
探究废旧干电池内黑色固体的部分成分.
【查阅资料】
所探究的废旧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中含有二氧化锰、可溶性氯化物和其它物质.
【提出问题】
废旧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是否含有二氧化锰和可溶性氯化物?
【猜想1】
废旧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中含有二氧化锰.
【实验验证1】
按下图A、B、C、D各操作流程完成:

魔方格

【现象与结论】
(1)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将双氧水和C所得的滤渣加入D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由此得出猜想1正确.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猜想2】
实验验证1的操作B中所得的滤液里含有可溶性氯化物.
【实验验证2】
操作流程和实验现象如下图:

魔方格

【结论与解释】
(4)根据实验验证2的有关现象,说明该学习小组提出的猜想2是正确的,其理由是______.
(5)若实验验证1的操作B所得滤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Zn2+和NH4+,则上图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只写一个)
答案
(1)直接写出A中仪器a的名称为:烧杯;
(2)B操作为过滤,所以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将双氧水和C所得的滤渣加入D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产生了氧气,同时证明该物质含有二氧化锰,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硝酸银能够和氯化物反应生成难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故可以判断操作B中所得的滤液里含有可溶性氯化物;
(5)若实验验证1的操作B所得滤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Zn2+和NH4+,则该物质为氯化锌或是氯化铵,它们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
(1)烧杯;    
(2)引流;   
(3)2H2O2
 MnO2 
.
 
2H2O+O2↑;
(4)能与硝酸银溶液作用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物质是可溶性氯化物;
(5)ZnCl2+2AgNO3═2AgCl↓+Zn(NO32或NH4Cl+AgNO3═AgCl↓+NH4NO3
举一反三
活动与探究:久置的镁条、镁粉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什么?氧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固体均为白色,氮化镁是黄色固体.灰黑色的物质是碱式碳酸镁.
(1)利用酸与碳酸盐反应检验碳酸根
①选择试剂,最好不用盐酸,理由是______.
②实验:
实验一:取一小段久置镁条放入试管,加适量稀硫酸,塞上带单孔赛的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不浑浊.改用镁粉重复上述实验,石灰水仍不浑浊.分析原因继续实验.
实验二:实验过程如下:
③分析:在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前提下,实验一中澄清的石灰水不浑浊的原因.
(2)加热检验氢氧根.
如图2装置,加热久置镁粉,十几秒后,试管内壁出现水珠;一分钟后,镁粉“噗”的燃烧起来,瞬间反应停止.试管中残留的白色固体,试管壁上粘附黑色固体.冷却,加入足量稀硫酸,白色固体溶解,黑色固体不溶.推测燃烧产生黑色物质是______,设计实验验证,写出实验操作和预期现象.

魔方格
题型:大连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小霖、小磊、小娴三位同学一起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称取5.0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量黑色固体产物质量为3.6g.
他们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铜;②可能是炭粉;③可能是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
他们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1)小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物质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如果猜想①正确,现象应是______.
(2)小磊进一步思考后,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由是______.
(3)小娴通过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②,她的理由是______.
(4)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若证明某黑色粉末确有氧化铜和炭粉组成.请设计实验,完成下表:
题型:扬州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大连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宣武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龙岩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步      骤现      象结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按下列要求举一个化学反应实例,并加以具体说明.
(1)因反应物含量(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2)因反应物用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李同学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铁钉(生铁铸造)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李同学对此黑色粉末的组成做了如下几种猜测:①Fe;②Fe2O3;③Fe3O4;④FeCl3
查阅资料得知Fe3O4有磁性,可被磁铁吸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李同学的上述猜测中,不做实验就可以排除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
(2)你认为黑色粉末还可能是哪种物质并说明理由: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化学方法验证黑色粉末是否为铁粉:______.
(4)李同学将黑色粉末干燥后,用磁铁靠近,发现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结论: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你认为李同学的结论对否,理由是______.
(5)取出在食盐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铁钉,将其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包装月饼等易与氧气反应而变质的食品,包装袋内需放适量脱氧剂(主要成分为铁粉),以延长食品保质期.贝贝向月饼厂要来一些脱氧剂,探究保鲜原理.
[作出猜想]
脱氧剂利用铁生锈的原理来实现食品保鲜.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关闭止水夹,往广口瓶加入足量脱氧剂并滴入2~3滴水,塞上软木塞;③一天后观察瓶中脱氧剂变化,然后打开止水夹.
[实验现象]
瓶中脱氧剂变为红棕色物质(铁锈).打开止水夹,红墨水进入广口瓶,且进入瓶中红墨水的体积约占广口瓶容积的1/5.
贝贝还发现:实验后广口瓶中剩余的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贝贝用手握住广口瓶,若观察到烧杯中导气管口______,表明气密性良好.该检测方法的依据是:分子间有间距,且分子间距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红墨水进入广口瓶”是因为广口瓶内气体压强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强.
(3)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包装袋内脱氧剂是如何避免食品被氧化而变质的?
答:______.
(4)若有人向你请教如何保存该脱氧剂,你的建议是______.
(5)贝贝认为,上述实验还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你认为贝贝将得出的结论是______.魔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