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同学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______②______;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帮助小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娟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2不仅能与CO2反应也能够与H2O反应.
②碱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气,又能吸收二氧化碳.
她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Na2O2与CO2反应生成了O2,并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杂志不参加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向A-C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其中B装置内加入过氧化拿样品的质量为9.0g;
③缓慢通入CO2,充分反应后,称得B装置中固体药品的质量为11.8g.
回答下列问题:
a.检验D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操作是______.
b.A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装置A中干燥及能否使用碱石灰?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c.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d.实验测得该过氧化钠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答案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与氧气接触
(1)通过信息: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可知反应方程式是:2CO2+2Na2O2═2Na2CO3+O2
(2)a、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木条复燃,证明D中收集的是氧气;
b、A装置的作用是净化二氧化碳,即用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汽;装置A中干燥剂不能使用碱石灰,因为碱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气,又能吸收二氧化碳;
c、据实验知,B装置中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进入装置C,同时进入装置C的可能还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碱石灰中的成分能吸收二氧化碳,故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
d、设生成11.8g可碳酸钠,要用Xg过氧化钠,
2CO2+2Na2O2═2Na2CO3+O2
156 212
X 11.8g
156
212
X
11.8g
,X=8.68g,
故过氧化钠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为
8.68g
9.0g
×100%=96.4%;
故答案为: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与氧气接触;
(1)2CO2+2Na2O2═2Na2CO3+O2
(2)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D中收集的是氧气;
b、,不能,碱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气,又能吸收二氧化碳;
c、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
d、96.4%.
举一反三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如图:
观察到铜片上A点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B点红磷不燃烧.水中C点白磷没有明显现象.请回答:
(1)本实验包含两个对比实验,其中______点(填A、B、C,下同)和______点为一组实验,说明燃烧需要在氧气的条件下,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2)另一组对比实验是由______点和______点组成,实验说明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某同学用B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因红磷量不足,其结果明显小于1/5,接着他将装置中水倒出,马上又用此装置进行了第二次实验(红磷过量,气密性良好),发现结果还是明显小于1/5,其原因是______.
(3)乙同学设计的如图C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装置可以制备H2、O2、CO2气体,但Ⅱ装置只可以收集其中的______气体.
②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I、Ⅲ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烧杯中应放入的试剂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①白磷和红磷是否都能燃烧?
②燃烧是否都需要空气(氧气)?
③白磷和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是否一样?
【进行实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装置现象
a①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②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b水下的白磷燃烧
某兴趣小组围绕“燃烧条件”这一主题开展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实验内容】
①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②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两种物质都能燃烧.
③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别放在一片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
(1)进行实验①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蘸水的棉花球也会燃烧起来,其原因是______.
(2)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为了证明______.
(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这两个对比实验说明,燃烧______.
【反思与应用】
(4)乒乓球的材质名叫赛璐珞,它是由胶棉、增型剂、染料等加工而成的塑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废弃乒乓球最佳的处理方式是______.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实验中获得了如下实验事实:
①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B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
【得出结论】:
结论1:依据上述实验事实______(选填序号)可知: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结论2: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拓展延伸】:(1)实验中,B试管上部瘪气球略变大的原因是______.
(2)若将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换成实心橡皮塞,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是:______;若去除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在实验中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______.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
【成语词典的解释】:“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无济于事.“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杯水车薪:______;
釜底抽薪: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