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

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经过处理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表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
——
——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已知:1、①温度高于35℃NH4HCO3会分解。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 NaHCO3= Na2CO3+H2O+CO2
(1)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NH4HCO3固体,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生成NaHCO3晶体,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目的是                ,用蒸馏水洗涤NaHCO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杂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以化学式表示)。
(3)过滤掉NaHCO3晶体后的滤液中还有一定量的NaHCO3溶解在水中,此时可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并作进一步处理,使NaCl溶液循环使用。
(4)某小苏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钠,取药品2.0g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0.22L(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0g/L)。向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求消耗该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
(1)NaCl+NH4HCO3=NaHCO3+NH4Cl
(2)使反应充分发生;    NH4HCO3
(3)盐酸
(4)26.4g
解析

试题分析:(1)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根据定义,NaCl与NH4HCO3反应时只需将Na+与NH4+互换,就形成了新物质。当然,这个过程必须考虑化合价。
(2)任何反应从发生到彻底结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保温是为了让两种原料在适宜的温度下能持续反应,使得原料能被充分利用。“控制温度在30-35℃”的条件下,从表中可知,此时除NaHCO3溶解度较小,大部分不能溶解而呈现固体状态外,NH4HCO3的溶解度相对NaCl和NH4Cl也比较小,如果有杂质,那NH4HCO3固体一定会存在。
(3)由题知,加入试剂的目的是要将碳酸氢钠转化为氯化钠,我们加入盐酸即可实现此转变。


 
(4)题目要求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有多少,必然是根据Na2CO3+2HCl=2NaCl+H2O+CO2↑这个方程式来计算,但我们必须先知道碳酸钠质量有多少才能求出盐酸。那碳酸钠质量如何来求呢?分析习题可知,碳酸钠质量只需将小苏打样品总量-加热后产生的水-加热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此,我们又要先根据题目供给的条件计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把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求出生成水的质量。解题的时候我们只需将上述分析顺序倒过来求解即可。具体解答过程如下。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0.22L×2.0g/L=0.44g
设样品中小苏打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18   44
X  0.44g
18: 44=X:0.44g       X="0.18g"
剩余固体全部为碳酸钠,其质量为2.0g-0.44g-0.18g=1.38g
设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38g     3.65%×Y
106: 73=1.38g:3.65%×Y      Y="26.4g"
答:略
举一反三
北京市加碘低钠盐的标签

配料表:
氯化钠含量:(60~80)g/100 g
氯化钾含量:(20~35)g/100 g
碘元素含量【含在碘酸钾(KIO3)中】:(18~33)mg/kg
抗 结 剂:亚铁氰化钾
储存方法:置于干燥阴凉处储存
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
(1)根据包装袋上所要求的食用和储存方法,可以推测碘酸钾可能的化学性质为                
(2)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根据资料卡片,北京市实行新标准后,每千克食用盐中少加了              mg的碘酸钾。
(5)若该低钠盐中碘元素含量为25 mg/kg,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碘的量为0.15 mg,若其中90%来源于食盐,则每天食用该碘盐的质量为              g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7.(11分)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 Na2S4 + O2 + 2H2O =" 8S↓+" 4 NaOH。
【实验资料】
①四硫化钠(Na2S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②四硫化钠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
③NaOH溶液呈碱性,可吸收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④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碳酸钠、 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 + 12S + X 2 Na2S4+ 2 Na2S2O3 + 4CO2,X 的化学式为      ,蘸有浓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求),取下橡胶塞,观察到                            
                                                         ,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1:h2=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2
11.4
11.6
h2/cm
8.9
9.1
9.2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1)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                              。(2分)
(2)若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至少需要生成四硫化钠(Na2S4)0.174g ,则理论上实验时至少取碳酸钠粉末    克?写出计算过程(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把12g某固体放入9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滤出该固体2g,则该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10%B.11.7%C.12%D.13.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甲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       
(2)图乙所示属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图甲中为了准确控制反应的进度,可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此时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        
(4)40克固态的氢氧化钠配制成溶液后,能与245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收集到含有硝酸银的溶液10g,他们利用铁锌合金回收其中的金属银,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固体A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写出铁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硝酸银的相对分子质量       ;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