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语句出自于哪个皇帝?其治国思想吸取了哪个朝代的灭亡教训?(2分)
(2)材料二中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称哪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为“人镜”?(1分)
(3)材料三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
(4)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这位历史人物的统治。(2分)
答案
(1)唐太宗李世民;隋朝
(2)魏征
(3)开明的民族政策
(4)他在位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2分)(答“贞观之治”只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准确认识,材料中“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唐太宗李世民在西区隋朝灭亡的教训基础上所语:“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魏征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以忠贞进谏的人为镜子,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正确和错误。主要是唐太宗表达对魏征的肯定和对失去他后的惋惜。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大意为“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体现了他比较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评价,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他在位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出现了盛世局面,即“贞观之治”。
举一反三
唐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的主要方式是(   )
A.和亲B.战争
C.互派使者D.互设交往机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政府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不同,采取“抚九族以仁 ”的政策,说明唐朝(  )
A.国力十分强大 B.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
C.需要依靠少数民族保卫边疆  D.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回鹘衣装回鹘马,描述了唐朝长安少年的时尚装扮,请问回鹘是今天的哪个民族 ?(    )
A.藏族B.蒙古族
C.回族D.维吾尔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
A.满族B.维吾尔族
C.回族D.藏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设置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和唐太宗B.唐太宗和唐玄宗
C.唐太宗和武则天D.武则天和唐玄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