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实验一:是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玲铛悬挂在

(1)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实验一:是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玲铛悬挂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是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玲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杯中,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听到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硬纸片的一端伸进自行车后轮子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的发声会越来到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表明发声体在振动,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___
(2)所示,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样大小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它的后方的桌面上并移动,使它跟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重合.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答案
(1)实验一、使正在发声音叉接触水盆里的水,发现溅起水花,表明发声物体在振动;
实验二、用细线系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放置在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声音比原来小多了,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实验三、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的发声会越来到越尖,表明音调的高低和振动频率的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①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因此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②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分析数据可知像与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③因为用白纸放在像所在的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承接到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相等;虚像.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阳光下车身看起来很“耀眼”,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小轿车的前窗玻璃倾斜安装,可以避免因______成像而对司机的视线造成干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她在镜中的像到她的距______m,当她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高度将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璃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此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像特点,便于______.
(2)实验时,要使玻璃板后的物体B与玻璃板前相同物体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的像是______像.
(4)某同学在实际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如下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次数点燃蜡烛到
镜面距离(cm)
点燃蜡烛
的高度(cm)
镜后蜡烛到
镜面距离(cm)
镜后蜡烛应有高度(cm)
110121012
214101410
3188188
如图所示,能够正确反映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的是(  )
A.B.C.D.
身高1.65m的人在平面镜前1.3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__m.人和像的距离是______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