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

题型:河源难度:来源: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魔方格
答案
(1)实际操作可知,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
(2)实验中,将蜡烛B放置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并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可以方便的确定物、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实验结果表面:物与像的大小相同,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较黑暗;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2)完全重合;相同;垂直;相等.(3)B.
举一反三
某同学的身高是1.65m,当他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5m处的时候,他与像的距离为______m,若他以0.5m/s的速度向镜子方向匀速运动3s后,则这时的像高度是______m,在这个过程中像相对镜子的移动速度是______m/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m高的小刚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m,这时他的像的高度应该是______ m.
题型:宜宾县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身高1.7m的人站在1m高的竖直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m,像和他相距______m.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如图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教室内排练舞蹈,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位置时,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学生是(  )
A.甲B.甲、乙C.乙、丙D.丁
魔方格
题型:绍兴难度:| 查看答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常选用一块______代替平面镜,将其竖立在铺有白纸的桌面上.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选一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后进行观察.如图,请作出蜡烛S在平面镜中的像S’,并作出图中的反射光线.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