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实像,由此可以知道该凸透镜的

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实像,由此可以知道该凸透镜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实像,由此可以知道该凸透镜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cm;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答案
10;上;能
解析

试题分析:由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实像,可知蜡烛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即20cm>2f,即10cm>f,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向下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倒立的可得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蜡烛在凸透镜焦距以外,再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举一反三
下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
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华“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厘米,凸透镜B的焦距为50厘米,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①若要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5) 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厘米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6)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②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厘米刻度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厘米到40厘米刻度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厘米到30厘米刻度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厘米刻度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7) (8) 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小李和小华分别用甲、乙凸透镜正对着前方的一支点燃的蜡烛,当凸透镜在A、B、C三个位置时,他们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如表一所示。


根据看到的现象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  (9)  有关。
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猜想,小李和小华分别选用不同的凸透镜,并按下图所示安装调整好器材后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理量,记录数据如表二和表三所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或3或4或7或8中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0)   ,物体经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中第二、三、五列数据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11)   
③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或4与8)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2)                   
④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表一中甲凸透镜的焦距 (13) 乙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成功进行悬浮水珠成像实验的情景。图中水珠所成的像为缩小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    cm,远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    (填“强”或“弱”),致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        (填“前”或“后”),这时应佩戴用         做成的远视眼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