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宋朝词人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一词,完成下列题目。(6分)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

阅读宋朝词人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一词,完成下列题目。(6分)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宋朝词人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一词,完成下列题目。(6分)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小题1: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点明季节,渲染词人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2:赏析“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的妙处。(3分)
小题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小题2:这两句运用了衬托(或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以夜阑人静、林莺巢燕无声,衬托杜鹃的啼鸣,突出了由杜鹃鸣叫传递出来的悲凉。(2分)
小题3:①人在羁旅的寂寞、孤独、思乡之情,②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③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答出两点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三个关键词语“景物”“季节”“愁绪”,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来回答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时,根据诗句中的“总无声”和“日夜常啼”可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杜鹃啼叫给人悲伤之感,表现壮志未酬的惆怅。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诗歌中的描写,抓住“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一句。“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进一步表明处境,生发感慨,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此时作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况半世、飘然羁旅!”从这痛切的语气里,可以体会出他对朝廷如此对待自己的严重不满。
举一反三
阅读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完成后面小题。(6分)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小题1:诗中呼应诗题“闲居”的句子是                    。 (1分)
小题2:赏析诗句 “芭蕉分绿与窗纱”中“分”的妙处。 (3分)
小题3:品读全诗,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小题1: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小题2: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
小题3:落红不是无情物,          
小题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
小题5: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小题6: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小题7:烟笼寒水月笼沙,             
小题8:惶恐滩头说惶恐,             
小题9:《登飞来峰》中“                          ”一句,抒写了诗人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4 分)
无题
韩偓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水自潺潺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后梁开平四年。诗序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
小题1:简析“尽无鸡犬有鸣鸦”中“尽无”的表达效果。(2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一句“不见人烟空见花”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古代诗文:(8分)
小题1:《登飞来峰》中表达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并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
小题2:王维的《杂诗》中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的诗句是“                                __。”
小题3:写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表明知己朋友虽远在天边,却如同近在眼前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                 ________。”
小题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四十而不惑,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苏舜钦①的《夏意》。(4分)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 ①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②夏簟(diàn):夏天的竹席。③觉:睡醒。
小题1:诗中哪些景物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夏意”? (2分)
小题2:请赏析“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的妙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