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一)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一)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3分)
小题2:“心远地自偏”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山林中的气象越发美好,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翩然而归,相伴飞返回巢。
小题1:表现了诗人远离喧闹的尘世,超然淡泊的思想感情。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1)理解诗歌的内容。(2)抓住诗句中的“景物”。(3)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1)诗歌的内容,(2)诗歌的写作背景,(3)作者的生平经历。
举一反三
古诗文默写(8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小题2: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
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小题4: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小题5: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了诗人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小题6: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借写景来抒发隐逸之情的诗句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楼上
葛起耕
楼上和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吹宵。
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小题1:“断肠唤起江南梦”在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简要说明(3分)
小题2:诗歌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小题1: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1分)
小题2: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1分)
小题3:蒙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1分)
小题4:面对离别,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                   。”与入川的朋友作别,尽显洒脱之情(2分)
小题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小题1: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1分)
小题2: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政府下发通知,各地兴建经济适用房,建成后就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                        (2分)
小题3:《观刈麦》一诗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2分)
小题4:令初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1分)
小题5:默写杜牧《泊秦淮》。(4分)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2分)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不能其一处B.无案犊之形/其筋骨
C.可以调琴/吴广爱人D.草色帘青/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划线处用自己的话,其余的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全文分为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              ”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       ”、水“      ””,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       ”的节操和“      ””生活情趣。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陋室,突出陋室的俗。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恬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