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晏殊的《浣溪沙》,然后答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①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

阅读晏殊的《浣溪沙》,然后答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①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

题型:湖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晏殊的《浣溪沙》,然后答题。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_______时的生活和心情。
②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答案
①春天黄昏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举一反三
古诗赏析【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赏析以下诗词,完成后面各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诗意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B、“坐观者”暗指作者自己,“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C、本诗写作目的是想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措辞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D、诗句字里行间流露出唐代文人的追逐名利,渴望通过功名改变自己命运的浮糜作风。
2、赏析下句诗句并体会加粗字的作用。
云梦泽,波岳阳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请选择下面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诗歌为了突出“数点红”,先从“重重新绿”写起,使海棠花蕾更加显得明丽动人。
B、诗歌刻画桃李、春风的形象是为了与绿叶、红蕾营造早春的氛围,赞美勃发的生机。
C、诗歌中“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语含双关,既指海棠的花心,也指儿辈之心。
D、诗人元好问是金朝鲜卑族文学家,由诗歌标题可以知道,他是在“借花教子”。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叶》专题,除了上面的诗,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叶”,请自选一句赏析(也可以选择课外的诗句)。
最喜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写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也有这样的句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借助表示“少”的个位数词“七八”“两三”“三两”把星星稀少、夜雨稀落、桃花稀疏的情调表现得很生动。这种用数词入诗的句子,用得好,别有情趣。
  请你鉴赏下面这个句子,看看在数词运用上跟上面谈到的诗句是否相同?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月的雨,四月的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