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艾子讽齐王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之,问其。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④《艾子讽齐王毋筑城》的题目是后人加的。
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隔开,限用两处。(4分)
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苦支备(       )              (2)问其(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       )(4)臣之(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                                                             
小题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答:                                                               
小题5:《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都是写规劝齐王的故事,邹忌规劝齐王要善于纳谏,艾子规劝齐王不要劳民伤财筑城。尽管规劝的原因不同,但是规劝的方法相同,请你概括说说他们采用了怎样委婉的办法?(3分)
答案

小题1:(共4分,每处2分)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小题2:(共4分,每词1分)(1)每年(2)缘故(原因)(3)隐患(祸患、担心、担忧均可)(4)对……感到奇怪
小题3:(4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疑问句式1分,语言通顺1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不高高兴兴地踊跃前来参加呢?
小题4:(4分)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2分)
小题5:(3分)他们都用了暗示、比喻(类比)的办法,达到了委婉地说服齐王的目的。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岁”是名词作状语,“患”动词用作名词,“怪”是形容词动用。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的“欣”“跃”。本句的疑问语气要译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艾子所说的话联系生活常情常理来理解作者所说的道理。
小题5:
试题分析:比较两文内容,从人物所用的比喻类比说理上概括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共12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②令:县官。③解狐:人名。④居有间:过了些时日。⑤尉:军事长官。⑥举:举荐。                                                    (《吕氏春秋》)
小题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⑴发闾左適戌渔阳(                ) ⑵已失期(               )
⑶其谁可而为之(                  ) ⑷用之(                 )
小题2: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小题3:从【甲】文陈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原句):(2分)
小题4: 写出与两文内容或主题紧密相关的成语(各写出两个):(4分)
【甲】:                                                                    
【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胜。
【注】①贾诩:张绣的谋士。②太祖比征之:曹操连续攻打张绣。比,连续;之,代张绣。 ③断后:行军时走在后面。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奈何追(      )     ②而公曰必(       )
如公言(      )     ④纵留将断后(     )
小题2:与“太祖比征之”中“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B.公与之乘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2分)
绣 以 精 兵 追 退 军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小题5:根据选文说说贾诩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场战争的胜利和张绣也有一定的关系,请问张绣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什么贡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天大雨(         )  ⑵已失期(        )
⑶上使外兵(       )  ⑷楚人之(        )
小题2: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一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D.羲之之书晚乃善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⑴天下苦秦久矣。
⑵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小题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③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④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调:谐调。④诱:引导。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三马而三后(     )              (2)术未也(   )
(3)今君则欲速臣(   )            (4)此君之所以后也(     )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赵襄主学御王子期皆以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子教我御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C.非先后也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术尽惧其不也(《愚公移山》)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小题4: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私心(8分)
伦①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②,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之前朝贡禹。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者,岂可无私乎?”
注释:①伦:即第五伦,东汉大臣,字伯鱼。
②悫:恭谨,诚实。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叱遣之       (       )   ⑵时人之前朝贡禹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⑵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小题3: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