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①。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①。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③庭实:把贡献、赠送的东西陈列在庭中。④滥:贪求。⑤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⑥马齿:马的年龄。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荀 息 操 璧 牵 马 而 报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而求道焉(          )      (2)不可也(          )
(3)夫虢之不也,恃虞(          )(4)荀息伐虢,之(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译文 :                                                                      
小题4: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1分)
小题5: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5分)
【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

小题1:(共2分)荀息/操璧牵马/而报
小题2:(共4分)(1)借(2)答应(3)灭亡(4)战胜
小题3:(共3分)车依靠两旁夹车的木(才能前行),两旁夹车的木也依靠车(才有存在的意义),虞和虢两国的形势就是这样。(“依”“是”以及判断句式各1分)
小题4:(共1分)唇亡齿寒
小题5:(共5分)二人都运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进谏(1分)。宫之奇将虞与虢的关系比作车与辅的关系,告诉虞公两国相互依存的重要性(2分);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2分)。(意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了解句子的意思就划分不好节奏。学习古文首先要读顺,读顺,一要读准字音,二要掌握句子节奏,知道如何停顿,划分好节奏,也便于理解句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这四个字词都是古今异义的,不可用现代义去望文见义,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古文知识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字词的含义。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文章不熟悉,不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文言字词,要注意字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活用,要了解本义,更有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小题3:
试题分析:“依”:依靠;“辅”:指两旁夹车的木,辅亦依车,“虞”“虢”:国名;“势”:形势,“是”:这样;也:表示判断,……是……。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文章比较陌生。古文中有大量字词,其意义与现代意义不同,要记忆,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意义相同,这些无须记忆,哪些是“异义”,哪些是“同义”,这需要靠平时多阅读古文,有积累,有经验,即可判断。
小题4: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找到“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此句即可回答。“唇亡齿寒”,比喻两事物相依相存,一损俱损。文章中把“虞”“虢”两国比成“唇”与“齿”。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平时学习掌握成语,要了解成语的出处,很多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体了解对理解成语以及丰富自己的知识大有好处。
小题5:
试题分析: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即可分析作答,“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设喻说理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前者以物相喻,后者以事想喻。
点评:本题不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生比较熟悉。“比喻说理”,是常用的写作方法,此方法便于形象生动的说明道理,表现语言的生动性,注意学习这种方法的运用。
举一反三
晋侯赏从亡者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i):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3分)
①侯赏从者(    )     ②能如乎(    ) ③以吾过(    )
小题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小题3:细读选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1)公将之         鼓:
(2)小惠未        徧:
(3)彼竭我        盈:
(4)既,公问其故   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题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小题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迁缓,望之如偃赛老儒。一日,稚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②,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①:美好不粗俗。②针黹:针线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小题1: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
                                                                              
小题2: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长年智斗倭寇
(明)朱国桢
古称操舟者为“长年”[1]。王长年,闽人,失其名。自少有胆勇,渔海上。嘉靖己未,倭薄会城大掠[2],长年为贼得,挟入舟。舟中贼五十余人,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
贼舟数百艘,同日扬帆泛海去。长年既被执,时时阳为好语媚贼,酋长亲信之[3];又业已入舟,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今幸东北风利,诚能醉贼,夺其刀,尽***之,因捩舵饱帆归[4],此不可失也。”皆曰:“善!”
会舟夜碇海中,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度近家,喜甚。诸妇更为媚歌唱,迭劝,贼叫跳欢喜,饮大醉,卧相枕藉[5]。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6],断缆发舟。旁舟贼觉,追之。我舟人持磁器杂物奋击[7],毙一酋。长年故善舟,追不及。日夜乘风举帆,行抵岸。长年既尽割贼级[8],因私剜其舌,另藏之。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
将归,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9],并缚诣镇将所,妄言捕得贼。零舟首虏,生口具在[10],请得上功幕府。镇将大喜,将斩长年,并上功。镇将,故州人也[11]。长年急,乃作乡语,历言***贼奔归状。镇将唶曰[12]:“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中丞某,召至军门复按[13],皆实。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并遣诸男妇。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14]
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
(选自《涌幢小品》)
【注释】[1]长(zhǎnɡ)年:船工。[2]倭: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此指十四至十六世纪劫掠我国江浙一带和朝鲜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即倭寇。会城:指福建省会福州。[3]酋长:倭寇的头目。[4]捩(liè):掉转。饱帆:乘风鼓帆。[5]枕藉:纵横相枕而卧。[6]尽斫:全部地砍***掉。[7]磁器:瓷器。[8]级:首级,人头。[9]类夷人:像貌类似倭寇。[10]“零舟”二句:残留的船,贼寇的人,活捉的人,一一在此。[11]故州人:原本是同州人,即同乡。[12]唶(zè):大喊。[13]军门:总督或巡抚官署。复按:复察。[14]“而论罪”句:对企图夺功的官军,依军法定罪。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1)倭会城大掠     薄:
(2)同日扬帆泛海   去:
(3)舟夜碇海中     会:
(4)贼近家,喜甚   度: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妇人收其刀出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头抢地耳
B.旁舟贼觉,追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C.长年秃黄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
D.用长年裨将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信然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
(2)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
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王长年有勇有谋。文章是如何表现他过人的胆识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公神道碑铭
曾巩
公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中雍熙二年进士,为衡州军事推官,改静安军节度推官。王小波、李顺盗蜀,州县多不能保,东围静安,公应变,为箭笴兵械城守之具百余万,约其属分城守之。围既久不解,分城者疑惧意懈,出语动公,公以义谯数勉之。而间谓州长张雍日:“此属留之则溃人心,纵之使求外兵,则两全。”雍听其言。盗数万人围静安八十日,公奋励距敌,射其裨将一人,应手死。又射至数百人,无不辄死。盗以故不敢迫。而外兵来救,乃卒解静安之围。事闻,即其军,以公为掌书记,父丧不许去官。自宋兴小吏势,盗起往往转掠数百千里,吏辄弃城走。及公之保静安,则若吏力皆可以有为者。然公之于此时。盖亦易无为有,以少胜众,此材智烈丈夫之所为。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王小波、李顺蜀(叛乱)B.约其分城守之(下属)
C.之使求外兵(纵然)D.父丧不许官(离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书木叶诗不足外人道也
B.公义谯数勉之域民不封疆之界
C.外兵来救呼尔与之
D.然公于此时吾知子所以距我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
②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
小题4:陈公卿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谈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